
帝王躬耕籍田所用牛鞭。 明 沉榜 《宛署雜記·經費上》:“黃龍絨鞭二把,物料工價二兩三錢四分;龍鞭匣二個,五穀箱五個,糊箱絹料價共二兩六錢一分。”
“龍鞭”是一個漢語詞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龍鞭”指古代帝王在躬耕籍田(一種象征性農耕儀式)時使用的牛鞭。其中“龍”象征帝王身份,“鞭”即牛鞭,體現帝王親耕勸農的禮儀傳統。
2. 出處與記載
該詞最早見于明代沈榜的《宛署雜記·經費上》,記載了皇家儀式用品的制作費用:“黃龍絨鞭二把,物料工價二兩三錢四分;龍鞭匣二個……”,說明其作為禮器的規格和工藝。
3. 用途與象征
4. 字詞分解
總結
“龍鞭”是古代禮制文化的産物,兼具實用與象征意義,反映了傳統農業社會中帝王“勸課農桑”的政治理念。需注意,該詞在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主要出現于曆史文獻或特定文化研究領域。
《龍鞭》是一個中文詞語,指的是龍的尾巴。龍是中國神話中的神獸,常被形容為巨大有力的動物,尾巴是龍身體的一部分,具有特殊*********和象征意義。
《龍鞭》的部首是“龍”字的部首,即“龍字頭”,表示與龍相關。它的拆分部首是“馬”,表示與馬有關。
《龍鞭》共有10個筆畫,其中“龍”字部分占據6個筆畫,“鞭”字部分占據了4個筆畫。
《龍鞭》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中的記載和民間傳說,被廣泛應用于文學作品和藝術創作中。在繁體字中,其寫作為「龍鞭」。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龍鞭」可能會有一些變化。比如,「龍」字在古代有時候會寫作「竜」,「鞭」字可以寫作「鞭子」等。不同的時代和地區,漢字的書寫形式會有一些差異。
1. 他手握龍鞭,掌控着整個局勢。
2. 那條巨龍搖動着龍鞭,狂暴地沖向敵人。
3. 龍鞭舞動間,呈現出一幅壯麗的景象。
1. 龍爪:指龍的爪子。
2. 龍心:指龍的心髒。
3. 鞭打:用鞭子進行打擊。
1. 龍尾:與龍鞭意思相同,指龍的尾巴。
2. 龍尾狀:形容某物呈現出龍尾的形狀。
3. 鞭炮:一種民間爆竹。
1. 龍頭:指龍的頭部。
2. 鞭身:指鞭子的中間部分,不包括鞭子的頭和尾。
3. 雛雞:小雞未長大時的階段。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