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重敬仰。《新唐書·柳宗元傳》:“ 宗元 少精敏絶倫,為文章卓偉精緻,一時輩行推仰。” 元 劉祁 《歸潛志》卷四:“﹝ 高廷玉 ﹞為左司郎中,譽甚重,一時人士推仰焉。” 清 薛福成 《書宰相有學無識》:“即如某相為近今士大夫所推仰,以其門生之徧天下也。” 孫犁 《秀露集·歐陽修的散文》:“自然、樸實,加上藝術上的不斷探索,精益求精,使得他的文章,如此見重于當時,推仰于後世。”
“推仰”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tuī yǎng,其核心含義為“推重敬仰”,表達對人或事物的高度推崇與仰慕。以下是詳細解析:
“推仰”由“推”(推舉、推崇)和“仰”(仰慕、敬仰)組合而成,形容對某人的才華、成就或品德極為尊重和崇拜。例如,清代薛福成曾用該詞描述士大夫對某位宰相的推崇,現代學者孫犁也以此評價歐陽修散文在後世的地位。
“推仰”常見于文學、曆史類文本,適用于以下語境:
提示:如需查看具體古籍例句或擴展閱讀,可參考《新唐書》《歸潛志》等文獻來源。
推仰是一個中文詞彙,表示對某個人或事物的崇拜和敬仰之情。
《推仰》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扌(手部),刀(刀劍),元(田字旁),并且共有9畫。
《推仰》一詞來源于古代漢語,“推”字表示推崇,崇拜;“仰”字表示向上看,尊敬。結合在一起,意味着推崇崇拜、對某事或某人的高度敬仰。
《推仰》的繁體字為「推揚」。
在古代,「推仰」這個詞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上仍然保持了“推”和“仰”的意思。例如,西漢時期的寫法為「推讚」,明代的寫法為「推嫺」。
1. 我對他的才華十分推仰。 2. 這座寺廟是人們推仰的對象。
推崇、崇拜、仰慕、崇敬
尊敬、崇拜、敬仰、欽佩
輕視、鄙視、蔑視、厭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