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投入羅網。 唐 白居易 《感興》詩之二:“魚能深入寧憂釣,鳥解高飛豈觸羅。”
(2).打魚。謂隱退。 唐 李群玉 《留别馬使君》詩:“俱來海上歎煙波,君佩銀魚我觸羅。”
觸羅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文學色彩的詞彙,其核心含義指“觸碰羅網”,引申為因微小舉動而陷入困境。具體釋義如下:
一、基本釋義
“觸羅”由“觸”(觸碰)和“羅”(捕鳥的網)構成,字面指飛鳥或昆蟲碰觸到捕獵的網具,如《漢語大詞典》中解釋為“觸及羅網,比喻自投險境”。
二、出處引證
該詞最早見于晉代張華《鹪鹩賦》:“鹪螟飛而風至,尺蠖動而觸羅”,以鹪鹩觸碰羅網的意象,暗喻弱小者易遭災禍。唐代駱賓王《初秋于窦六郎宅宴得風字序》亦用“觸羅”表達“因細微之失而罹難”的引申義,此用法被《古代漢語詞典》收錄為典故詞條。
三、引申義與現代表述
在現代漢語中,“觸羅”多用于文學創作,例如:“他如飛蛾觸羅般陷入圈套”(《現代漢語典故辭典》),強調無意間觸發危險機制的情形。該詞亦被《中華成語大辭典》歸入“冷僻成語”類目,建議在學術寫作或詩詞仿作中使用。
“觸羅”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投入羅網
原指鳥獸陷入捕獵的網中,後引申為陷入困境或遭遇災禍。
打魚;隱退
指捕魚的行為,後衍生為隱退避世的象征。
如需更詳細例證,可參考《樂府詩集》、白居易及李群玉的詩作原文(來源、2、5、6)。
謗語半千被闆並船蟬蛻朝真成勞重審抽繭綽态大防大傩大肆風吹雲散阜丘糕乾割亨鈎結挂燈結彩觀鼎行規豪毅河姆渡文化闳厚黃骢疊華容花遮柳隱減緩蹇讷郊郭解夢九符具象連句面傷沒齒謀迹南涼奴書阡紙青瓷請昏清諒日日睿澤山勢攝羅子十行市闾説徹凸杯秃士土屋無容置疑無執罅漏香葇笑電小家子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