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羅的意思、觸羅的詳細解釋
觸羅的解釋
(1).投入羅網。 唐 白居易 《感興》詩之二:“魚能深入寧憂釣,鳥解高飛豈觸羅。”
(2).打魚。謂隱退。 唐 李群玉 《留别馬使君》詩:“俱來海上歎煙波,君佩銀魚我觸羅。”
詞語分解
- 觸的解釋 觸 (觸) ù 抵、頂:抵觸。“羝羊觸藩,赢其角”。 碰,撞:觸礁。觸電。觸動。觸摸。觸發。觸犯。觸怒。 遇着:接觸。觸覺(?)。觸目驚心。觸角(僶 )。觸景生情。觸類旁通。 因某種刺激而引起感情變化
- 羅的解釋 羅 (羅) ó 捕鳥的網:羅網。 張網捕捉:羅掘(用網捕麻雀,挖掘老鼠洞找糧食。喻用盡辦法籌措款項)。門可羅雀(形容門庭冷落)。 搜集,招緻,包括:羅捕。羅緻(招請人才)。網羅。包羅。羅織罪名(虛構罪
網絡擴展解釋
“觸羅”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
投入羅網
原指鳥獸陷入捕獵的網中,後引申為陷入困境或遭遇災禍。
- 出處:該義項最早見于三國時期曹植《野田黃雀行》的典故,以“雀投羅網”比喻人遭厄運。唐代白居易在《感興》詩中化用此意:“鳥解高飛豈觸羅”。
-
打魚;隱退
指捕魚的行為,後衍生為隱退避世的象征。
- 出處:唐代李群玉《留别馬使君》詩:“君佩銀魚我觸羅”,通過對比“佩銀魚(為官)”與“觸羅(捕魚)”,表達歸隱之意。
二、延伸解析
- 詞義關聯:
“觸”有接觸、碰撞之意,“羅”指捕獵的網,二字組合既描述物理動作(如觸碰羅網),也暗含命運或選擇的抽象意義(如隱退、遇險)。
- 文學意象:
在古詩中,“觸羅”常與“高飛”“煙波”等意象結合,形成仕途與隱逸的對比,體現文人的矛盾心态。
如需更詳細例證,可參考《樂府詩集》、白居易及李群玉的詩作原文(來源、2、5、6)。
網絡擴展解釋二
觸羅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觸羅(chù luó)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将手或物體輕輕地擦過,特指觸摸動作中的輕柔與細膩感覺。這個詞可以用來形容觸摸時的溫柔或細緻,也可以用來描述物體表面的光滑和柔軟感。
拆分部首和筆畫:
觸羅的拆分部首是手部,觸的部首是手,羅的部首是糸。觸羅的總筆畫數是14畫,其中觸是9畫,羅是5畫。
來源:
觸羅一詞的來源比較複雜,有兩種常見的說法。一種說法是觸羅的來源為佛教梵文詞語,意為“輕輕擦觸”。另一種說法是觸羅源于古代波斯語,意為“輕柔”。
繁體:
觸羅這個詞在繁體字中保持了原始的字形,沒有特别的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與現代基本一緻,沒有明顯的變化。
例句:
1. 她用指尖觸羅着琴弦,發出動人的音樂。
2. 當我輕輕觸羅着花瓣,感受到了它的柔軟和細膩。
組詞:
觸摸、觸感、觸動、觸碰、觸覺、觸發。
近義詞:
撫摸、撫慰、輕撫、柔和。
反義詞:
粗暴、蠻橫、劇烈、猛烈。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