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抉善。謂擇善而從。決,通“ 抉 ”。選擇。《呂氏春秋·樂成》:“ 魏襄王 可謂能決善矣。誠能決善,衆雖諠譁,而弗為變。”
“決善”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jué shàn,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決善”中的“決”通“抉”(選擇),“善”指善道或正确标準,整體意為擇善而從,即選擇并遵循正确的準則或行為。
部分資料将“決善”解釋為“決定善惡的标準”,但此說法未見于權威典籍,需謹慎參考。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呂氏春秋》原文或漢典等工具書。
決善是一個漢語詞語,通常用于形容人們刻意選擇善行、善舉的決心和行動。它蘊含着積極向上的意義,是對善良行為的鼓勵和肯定。
決字由寶蓋部和夂部組成,寶蓋部是“宀”,表示房屋的意思,夂部是“行走”的意思。決字共有6筆。
決字的本義是修築房屋,後來引申為決定、确定的意思。在《說文解字》中,對決字的解釋是“正也”,表示選擇、堅持正道的意思。
決字的繁體字為「決」。
在古代,決字的寫法有些變化。最早的寫法是象形字,以表示修築房屋的形狀。後來逐漸簡化為現在的形狀。
1.他決善行,義無反顧。
2.在困境中,他始終決善不移。
3.決善為人,每天樂于幫助他人。
決定、決心、決策、決斷、決意等。
行善、力行善事、積極行善。
惡行、作惡、惡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