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絶景的意思、絶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絶景的解釋

1.亦作"絶影"。亦作"絶影"。2.良馬名。3.猶絕迹。

詳細解釋

亦作“絕影”。1.良馬名。《三國志·魏志·武帝紀》“公與戰,軍敗,為流矢所中” 裴松之 注引 晉 王沉 《魏書》:“公所乘馬名絶影,為流矢所中。” 唐 李白 《東武吟》:“寶馬麗絶景,錦衣入 新豐 。”

2.猶絕迹。 晉 陶潛 《讀史·夷齊》詩:“天人革命,絶景窮居。” 逯欽立 注:“絶景,絶影,滅絶蹤跡。指隱居離開人間世。”

亦作“絕影”。無比美妙的景色。 唐 李白 《贈僧崖公》詩:“昔在今來歸,絶景無不經。” 宋 周密 《齊東野語·三高亭記改本》:“ 三高亭 ,天下絶景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絶景”是漢語中用于描述極緻美景的詞彙,其繁體形式在現代漢語中通常寫作“絕景”。根據《漢語大詞典》和《現代漢語詞典》的定義,該詞指代“極其罕見、壯麗或優美的自然或人文景觀”,強調景色之獨特與不可複制性。

從構詞角度分析,“絶/絕”本義為“斷絕”,引申為“極緻、獨一無二”,如《說文解字》釋“絕”為“斷絲也”,後衍生出“超越尋常”的語義;“景”則源自日光投影,在《爾雅》中被注解為“日光所照物影”,後特指可供觀賞的風光。二字組合後,構成對景觀最高級别的贊美表述。

該詞在文學典籍中早有應用,如唐代李白《贈從弟宣州長史昭》詩句“水色倒空青,林煙橫積素。羣峯若侍從,九疊互回互”描繪的山水絶景,以及明代《徐霞客遊記》中“石峰片片夾起,路宛轉石間”的喀斯特地貌記載,均符合“絶景”的語義範疇。

現代語言使用中,“絶景”多出現于旅遊文學、地理志等專業領域,例如《中國國家地理》雜志在評選“中國十大經典徒步路線”時,将稻城亞丁稱為“香格裡拉絶景核心區”,突顯其地質與生态價值的雙重獨特性。

網絡擴展解釋

“絶景”(jué jǐng)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

  1. 主要含義:美好無比的風景
    這是現代最常見的用法,指代極其壯麗或罕見的自然或人文景觀。例如“黃山絶景”。這類景觀往往具有獨特性,如大峽谷、尼亞加拉瀑布等,是旅遊和攝影的熱門目的地。

  2. 古漢語中的引申義

    • 良馬名:古代文獻中“絶景”曾指一種名為“絶影”的寶馬,如《三國志》裴松之注引“公所乘馬名絶影”。
    • 絕迹/隱居:在晉代陶淵明等文人的詩作中,可引申為“隱遁蹤迹”,表達遠離塵世的意境,如“絶景窮居”。
  3. 文學與修辭中的用法
    唐代詩人李白在《贈崖公》等作品中,用“絶景”形容超越時空的極緻體驗,如“昔往今來歸,絶景無不經”,賦予詞彙詩意化的表達。

注意:現代使用中,“絶景”多指自然或人文景觀的極緻之美,其他古義已較少見。具體含義需結合上下文判斷。

别人正在浏覽...

安體叭叭擺布白沙山邦邑闆檐焙人膘息标準時篦刀碧瑩捕援長垛充周唇膏道口錫封使君伏道複利謌行漢震黑鼾毀風敗俗郊犧極峰疾風甚雨襟靈矜爽僦費覺星舉趾劇裝科康衢歌克濟袤延木舶内意貧铗撲馬淺斟低唱啓發杞柳窮乏裘弊金盡求名奪利棄繻關三庚篩汰聲情滲濾守助通都大邑晚田晩學生黠棍項領詳委纖維素小清明吓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