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亦作"絶影"。亦作"絶影"。2.良馬名。3.猶絕迹。
亦作“絕影”。1.良馬名。《三國志·魏志·武帝紀》“公與戰,軍敗,為流矢所中” 裴松之 注引 晉 王沉 《魏書》:“公所乘馬名絶影,為流矢所中。” 唐 李白 《東武吟》:“寶馬麗絶景,錦衣入 新豐 。”
2.猶絕迹。 晉 陶潛 《讀史·夷齊》詩:“天人革命,絶景窮居。” 逯欽立 注:“絶景,絶影,滅絶蹤跡。指隱居離開人間世。”
亦作“絕影”。無比美妙的景色。 唐 李白 《贈僧崖公》詩:“昔在今來歸,絶景無不經。” 宋 周密 《齊東野語·三高亭記改本》:“ 三高亭 ,天下絶景也。”
“絶景”(jué jǐng)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
主要含義:美好無比的風景
這是現代最常見的用法,指代極其壯麗或罕見的自然或人文景觀。例如“黃山絶景”。這類景觀往往具有獨特性,如大峽谷、尼亞加拉瀑布等,是旅遊和攝影的熱門目的地。
古漢語中的引申義
文學與修辭中的用法
唐代詩人李白在《贈崖公》等作品中,用“絶景”形容超越時空的極緻體驗,如“昔往今來歸,絶景無不經”,賦予詞彙詩意化的表達。
注意:現代使用中,“絶景”多指自然或人文景觀的極緻之美,其他古義已較少見。具體含義需結合上下文判斷。
《絶景》是一個日語詞彙,意為“絕美景色”或“獨特景觀”。它由“絶(絕)”和“景(景)”兩個漢字組成。
《絶景》的前一個字“絶”是由“糸(纟)”和“舌”兩個部首組成的,它的總筆畫數為11。後一個字“景”是由“日”和“景”兩個部首組成的,它的總筆畫數為12。
《絶景》在繁體中的寫法為「絕景」。
在古代,漢字“絶”可以替換成“絕”或“絕”,字形和讀音基本相同。漢字“景”在古代的寫法沒有發生很大的變化。
1. 這個山頂上有一個絶景,可以看到整個城市的全景。
2. 我們來到了一座絶景如畫的湖泊,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
3. 這幅畫展示了一幅絶景,讓人感歎大自然的美麗。
組詞:絶景點、絶景區、絶景攝影
近義詞:壯麗景色、美麗風景、奇觀
反義詞:平凡景色、平淡風景、普通景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