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舉足;擡腳。《詩·豳風·七月》:“三之日于耜,四之日舉趾,同我婦子,饁彼南畝。” 朱熹 集傳:“舉趾,舉足而耕也。” 漢 劉向 《列女傳·齊桓衛姬》:“今妾望君舉趾高、色厲、音揚,意在 衛 也。” 明 方孝孺 《上巳約友登南樓》詩:“曷不一舉趾,縱望淵與岑。”
(2).指舉動。 晉 葛洪 《抱樸子·塞難》:“舉趾為世人之所則,動脣為天下之所傳。”
“舉趾”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釋:
1. 字面含義與基本解釋
2. 古典文獻中的運用
補充說明
若需進一步探究古籍原文或不同注解,可參考《詩經集傳》《漢典》等來源。
《舉趾》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舉起腳趾,也可以引申為表示迅速離去或************。
《舉趾》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手部的“丶”和足部的“⺾”。總共有15個筆畫。
《舉趾》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兒女英雄傳》這本書中。在該書中,有一個叫李斯的人通過觀察别人舉起腳趾來判斷他們的忠誠度。這個成語後來就衍生出來,形容人們對他人的行為舉止敏感。
在繁體字中,舉趾的寫法是「舉趾」。
在古時候,舉趾的寫法略有不同。足部的部首在古代寫法中用的是“辶”,即「舉辶」。而“辶”是一個表示走的部首。
1. 他看到了老鼠,吓得舉趾而逃。
2. 他們聚在一起,舉趾為警,小心翼翼。
舉手、舉報、舉止、舉動、舉世聞名
舉措、提防、警覺
放松、漫不經心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