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開導其心,使之領悟。語本《論語·述而》:“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漢 應劭 《風俗通·正失·彭城相袁元服》:“啟發 和帝 ,誅讨 竇氏 。”《資治通鑒·晉孝武帝太元八年》:“ 麟 屢進策畫,啟發 垂 意, 垂 更奇之,寵待與諸子均矣。” 楊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七章:“ 老李 的話,給了我啟發。”
2.闡明;發揮。 漢 班固 《西都賦》:“啟發篇章,校理秘文。”《晉書·隱逸傳·索襲》:“遊思於陰陽之術,著天文地理十餘篇,多所啟發。”
3.謂掀開覆蓋物,使暴露在外。 宋 王禹偁 《金吾》:“享年六十九,固不為夭折,考終北牖下,手足全啟發。”
4.指發掘。 郭沫若 《李白與杜甫·杜甫嗜酒終身》:“所謂‘旅殡 嶽陽 ’,安知不是 宗武 由 耒陽 啟發其父的屍骨,僅運至于 嶽陽 而自己病沒,因而暫殡。”
“啟發”的漢語詞典釋義詳解
“啟發”是一個常用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是指通過引導、開導或事例,使人領悟道理、獲得知識或産生新的想法。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詞典的詳細解釋:
一、字源與基本釋義
“啟”(啓)本義為“打開”,引申為“開導”;“發”(發)意為“産生、顯現”。二字組合表示“打開心扉,使道理顯現”。
現代漢語釋義:
(參考來源: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ISBN 978-7-100-12450-8,第1021頁)
二、用法與示例
教師通過提問啟發學生獨立思考。
他的設計靈感啟發自古典建築。
這場講座對我有深刻的啟發。
(參考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大詞典》,2002年版,第2875頁)
三、近義詞辨析
(參考來源:中華書局《漢語同義詞詞典》,2010年版,第421頁)
四、權威參考來源
“啓發”(現簡體寫作“啟發”)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延伸,以下是綜合解釋:
開導心志,使人領悟
源于《論語·述而》“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指通過引導、點撥,使人自主思考并理解道理。例如:老師通過提問啟發學生解題思路。
闡明與發揮
用于學術或文學領域,指對文本、理論進行深入解釋和拓展。如班固《西都賦》“啟發篇章,校理秘文”,即指整理并闡釋典籍。
如需更詳細例證或曆史用例,可參考《漢典》或權威語言學資料。
愛染鼇甲博麗昌箓禅悟趻踔侈詞翅鞘蜍兔帶減腰圍旦兒盯梢朵哆貳音工人階級搆逆莞蒻骨顫肉驚國彜航葦鶴峙闳覽肩峰檢索校書部稭鞠積暑攬凳鍊鋼六情龍禁埋根厖褫邙風孟戲磨昬抉聩内緊外松千八百青雲料親譽仁恤容說瑞龍腦深宮聖主垂衣市奸受民漱酒舒心隨興團宴駝色外羅院帏帳魏征西相紛仙使仙娃仙芝郄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