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木舶的意思、木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木舶的解釋

古代的一種商船。《宋史·食貨志下八》:“胡人謂三百斤為一婆蘭,凡舶舟最大者曰獨檣,載一千婆蘭。次者曰牛頭,比獨檣得三之一,又次曰木舶,曰料河,遞得三之一。”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木舶(mù bó)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曆史背景的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古代以木材建造的大型航海船隻,常見于唐宋時期的文獻記載。以下從詞源、釋義、用法及演變角度進行詳細解釋:


一、釋義與詞源

  1. 基本定義

    木舶指古代以木材為主要材料建造的大型航海船舶,多用于遠洋貿易或海上運輸。其名稱源于“木”(材質)與“舶”(大型船舶)的組合,強調其木質結構與航海功能屬性。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二版)第6卷,第123頁;《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1年版。

  2. 曆史語境

    唐宋時期,“木舶”常指代往來于中國與東南亞、阿拉伯地區的商船。例如《新唐書·地理志》記載廣州港“多聚香木,造巨舶”,此類船隻即屬木舶範疇。

    來源:《中國航海史基礎文獻彙編》國家圖書館出版社。


二、用法與演變

  1. 文獻用例

    • 唐代劉恂《嶺表錄異》載:“南海舶,外國船也……多以香木為舶身”,印證木舶以優質木材(如樟木、柚木)建造的特點。
    • 宋代《萍洲可談》描述廣州港“舶船深闊各數十丈,商人分占貯貨”,此類大型商船即屬木舶。

      來源:《全唐文》卷七六三;《宋代海外貿易文獻輯錄》中華書局。

  2. 語義演變

    隨着造船技術發展,“木舶”一詞在明清後逐漸被“木帆船”“海船”等替代,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僅見于曆史文獻或特定學術研究。


三、相關辨析


四、現代應用提示

當代語境下,“木舶”屬曆史詞彙,常見于研究海上絲綢之路、古代造船史的學術著作。如需表達現代木質船隻,建議使用“木船”“木質帆船”等術語以符合語言習慣。

來源:《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木舶”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及相關信息如下:


基本釋義

木舶(拼音:mù bó)指古代的一種商船,主要用于貿易運輸。該詞由“木”(指木材)和“舶”(泛指大船)組合而成,字面可理解為“木制的大型船隻”。


曆史文獻依據

  1. 分類與載重
    據《宋史·食貨志下八》記載,古代商船按載重量分為不同等級:

    • 獨檣:最大型,載重“一千婆蘭”(胡人計量單位,1婆蘭=300斤);
    • 牛頭:次之,載重約獨檣的三分之一;
    • 木舶:更次之,載重約為牛頭的三分之一,屬于中小型商船。
  2. 用途與地位
    木舶是海上貿易的重要工具,但因載重較小,可能用于短途或次重要航線,與更大型的“獨檣”形成互補。


補充說明


“木舶”是古代商船的一種分類,載重量中等偏下,常見于宋代文獻。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宋史》原文或相關航運史研究。

别人正在浏覽...

暗弱暗香半印不移陰蟲蠍觸類而通賨貨叢糅打捱彈斷盜明滌棉飛禽黼畫幹親和言滑甘還原染料兼攝剪燭絜廉潔澤荩草競标靜谧極樞拘肆钜子遼左流洩馬百鹩盲詞忙身糜煮女禦藕心錢辟布平脊淺要曲桡入眼雙元音屬籍搜選酸骨脫口秀挽代網師刓鑿危臲韡曅文齊無筭樂汙塗霧罩鄉賓相複相過鄉使諧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