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子祭天地所用的犧牲。 唐 裴振 《雉尾扇賦》:“彼雞何知,方論其肥,乃自斷於郊犧。”
“郊犧”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原意
指古代天子祭祀天地時所用的純色牲畜祭品(如牛、羊等)。其中“郊”指城郊的祭祀場所,“犧”特指純色且完整的祭牲。
引證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唐代裴振的《雉尾扇賦》:“彼雞何知,方論其肥,乃自斷於郊犧。” 此處通過對比雞與祭祀犧牲,強調犧牲的莊重性。
比喻義(需注意語境)
部分詞典(如)提到其可比喻“為達目的不惜犧牲他人或自身利益”,但此用法在其他權威來源中較少見,可能屬于特定語境下的引申義。
使用場景
主要用于描述古代祭祀文化,或文學作品中借古喻今的修辭。若用于現代語境,需結合上下文明确是否為比喻。
“郊犧”核心含義為古代祭祀專用犧牲,需注意其比喻用法是否被廣泛接受。如需深入探究,可參考《說文解字》對“犧”的注解或唐代文獻中的用例。
《郊犧》(jiāo xī)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下面将對它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字、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進行解釋。
拆分這個詞語,可以得到“⻏”和“牛”兩個部首。其中,“⻏”是由4個筆畫組成,代表土地;“牛”則由7個筆畫組成,代表牛。綜合起來可以理解為在農牧業時代,把牛祭祀在郊外的活動。
《郊犧》這個詞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在古代社會,農牧民在一些特定的日子,如祭祀活動、重大節日等,會把牛帶到郊外進行祭祀,以祈求豐收和祈福。
《郊犧》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郊犧」。
古代存在多種漢字寫法,沒有固定的标準。在古時候,「郊」字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但都是以表示郊外的含義為基礎。同樣,「犧」字也可能有不同的寫法,但都是指的祭祀中所用的祭品。
1. 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村民們會在郊外進行一場隆重的郊犧祭祀活動。
2.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郊犧被認為是一種祈求豐收和祈福的重要儀式。
這裡提供一些與“郊犧”相關的組詞:
1.郊遊:指在城市郊區進行遊玩、觀光的活動。
2.犧牲:指為了某種目的而付出的犧牲。
3.祭祀:指對神明或祖先進行特定儀式的活動。
近義詞:祭祀、祭拜。
反義詞:遠納、郊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