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項領的意思、項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項領的解釋

(1).肥大的頸項。《詩·小雅·節南山》:“駕彼四牡,四牡項領。” 毛 傳:“項,大也。” 鄭玄 箋:“四牡者,人君所乘駕,今但養大其領,不肯為用。喻大臣自恣,王不能使也。” 漢 劉向 《新序·雜事》:“夫久駕而長不得行,項領不亦宜乎?《易》曰:‘臀無膚,其行赼趄’,此之謂也。” 晉 葛洪 《抱樸子·嘉遯》:“空谷有項領之駿者, 孫陽 之耳心也。”後用以比喻放縱不羁,不聽使用。《後漢書·宦者傳·呂強》:“陛下不密其言,至令宣露,羣邪項領,膏脣拭舌,競欲咀嚼,造作飛條。”

(2).指頸。 晉 葛洪 《抱樸子·清鑒》:“物亦故有遠而易知,近而難料,譬猶眼能察天衢,而不能周項領之間。” 明 徐渭 《風鸢圖》詩之十九:“春來偏與老人讎,腰膂如弓項領柔。”

(3).比喻頭等;首要。《南史·孝義傳上·樂預》:“ 孝嗣 故吏 吳興 沉昇之 亦説之曰:‘ 昇之 與君俱有項領之功,今一言而二功俱解,豈願聞之乎。’”

(4).比喻要害之地。《三國志·魏志·陳泰傳》:“ 洮水 帶其表, 維 ( 姜維 )等在其内,今乘高據勢,臨其項領,不戰必走。”《三國志·魏志·傅嘏傳》“或欲大佃疆埸” 裴松之 注引 晉 司馬彪 《戰略》:“或欲進軍大佃,偪其項領,積穀觀釁,相時而動。”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項領”是漢語中的古語詞彙,主要含義及用法如下:

一、基本釋義 “項領”指代人的脖頸部位,即連接頭部與軀幹的頸部。該詞由“項”(後頸)與“領”(衣領,引申為頸部)複合構成,強調頸部的整體結構(參考來源:《漢語大詞典》)。

二、引證解釋

  1. 本義與引申義

    • 《詩經·小雅·節南山》中“駕彼四牡,四牡項領”一句,“項領”形容馬匹脖頸肥碩,象征強壯。此處“項”通“亢”,意為粗大,後引申為事物關鍵或要害部位(參考來源:《古代漢語詞典》)。
    • 《後漢書·呂強傳》以“項領”比喻權臣勢力龐大,如“群邪項領,膏唇拭舌”,暗指權貴把控要職。
  2. 文化意象 在古詩詞中,“項領”常借代為人或動物的姿态,如白居易《歎魯二首》中“顧惟眇眇德,遽有巍巍項領”,以頸部形态暗喻德行與地位的矛盾。

三、用法說明 “項領”屬書面語,現代漢語中多用于文學創作或曆史研究。其近義詞包括“頸項”“脖頸”,反義詞可依語境選擇“末節”“枝節”等。需注意古今詞義差異,避免與現代口語混淆(參考來源:《辭源》修訂本)。

網絡擴展解釋

“項領”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存在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字面解釋
    原指肥大的頸項,最早見于《詩經·小雅·節南山》:“駕彼四牡,四牡項領。”毛傳注“項,大也”,即形容馬匹頸項粗壯。

  2. 比喻引申

    • 放縱不羁:古代文獻中常用以比喻人或事物難以駕馭。如《後漢書·宦者傳》提到“群邪項領”,暗指權臣恣意妄為。
    • 要害之地:在軍事或政治語境中,可指戰略要沖。例如《三國志·魏志·陳泰傳》中“項領”喻指關鍵位置。

二、曆史演變

  1. 古代用法

    • 《抱樸子》以“項領”形容健碩的駿馬,體現其本義。
    • 《南史》中引申為“頭等、首要”,如“項領之功”指核心功績。
  2. 現代延伸
    當代部分資料(如、2)将其解釋為領導者,如公司高管或學術帶頭人,但此用法缺乏權威文獻支撐,可能為現代引申義。

三、使用建議

總結來看,“項領”是一個多義詞,需根據曆史背景和語境靈活理解。若需深入考證,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相關古籍注疏。

别人正在浏覽...

被邊别具隻眼碧石采飾闡明沉吟未決馳夫傳梆畜聚打謾評跋倒下電影劇本厄會封閉焚香膜拜佛影蔬耕發管理寒霭訇豗虹旍紅裝後堂環寫箭苗凱凱良算靈驗力氣活渌洄馬當黴素沒有名山勝川磨練毆杖偏絶潑言語乾岡祁紅清健全濟驅課銳志賽場騷瑟審報身高釋急守遵數黑論白素飽俗網趟趭窩别憲罰顯意顯正小心小眼羲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