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爵耳的意思、爵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爵耳的解釋

即卷耳。《詩·周南·卷耳》“采采卷耳” 三國 吳 陸玑 疏:“葉青白色,似胡荽,白華細莖,蔓生。可鬻為茹,滑而少味。四月中生子,正如婦人耳中璫。今或謂之耳璫艸。 鄭康成 謂是白胡荽, 幽州 人呼為爵耳。”參見“ 卷耳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爵耳是古代文獻中記載的一種植物名稱,現代漢語詞典未收錄該詞條。根據古代文獻及植物學考據,其釋義可分為以下兩方面:

一、古代字書釋義

《爾雅·釋草》載:“卷耳,苓耳。”郭璞注:“《廣雅》雲‘枲耳’,亦雲‘爵耳’。”此處“爵耳”為“枲耳”的别稱,即蒼耳的古稱,指菊科植物蒼耳(Xanthium sibiricum)的果實,因形似古代酒器“爵”得名。該名稱現已罕用,現代詞典多以“蒼耳”為正條。

二、植物學特征

蒼耳為一年生草本,具鈎刺總苞的果實可附着動物傳播。全草及果實入藥,《神農本草經》稱其“主治風頭寒痛,風濕周痹”,但需注意其小毒特性。李時珍《本草綱目》釋名:“其葉形如枲麻,故曰枲耳;實如爵耳,故名爵耳。”印證其命名源于果實形态類比。

文獻依據:

網絡擴展解釋

“爵耳”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語,具體解釋需結合不同語境:

一、植物學含義(主要解釋)

爵耳為菊科植物蒼耳的幹燥成熟帶總苞的果實。

二、古籍中的别稱

在《詩經·周南·卷耳》中,“爵耳”被解釋為“卷耳”,即蒼耳的古代名稱。三國時期陸玑描述其“葉青白色,似胡荽,蔓生”,幽州地區(今河北一帶)稱其為“爵耳”。

三、其他釋義

部分現代資料提到“爵耳”作為成語,形容“有官職而無真才實學之人”,但此用法來源存疑,且權威性較低。建議以植物學解釋為主。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引用或植物特性,可參考《漢典》或《搜狗百科》的詳細條目。

别人正在浏覽...

熬炙犤牛邊績表達並時筆情壁隖筆研舊磻礴伯爵不辯菽麥慘結斥仙沖寂臭彈滌場放箭奉天大鼓奉玄賦鵩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公祖父母狗眼看人低光臨浩裾活撮講員簡簡驚人之舉就時屦杖開秧元狼奔豕突流星報馬麥飯豆羹滿洲面面相觑鬧劇拈破逆喻普通栖歇契義榷率軟骨頭三隣四舍三舍人詩上本山肴野湋設重悚怯跳鬼投師馲駞外域萬金卧位相佽仙馔洗兒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