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賦鵩的意思、賦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賦鵩的解釋

漢 賈誼 《鵩鳥賦》序:“ 誼 為 長沙王 傅。三年,有鵩鳥飛入 誼 舍,止於坐隅。鵩似鴞,不祥鳥也。 誼 既以讁居 長沙 , 長沙 卑濕, 誼 自傷悼,以為壽不得長,廼為賦以自廣。”後遂用“賦鵩”指仕途失意。 明 陳汝元 《金蓮記·量移》:“賜環夢斷,賦鵩還羞。”《花月痕》第五回:“驥方展足,傷心賦鵩之詞;鳳不高翔,掣淚離鸞之曲。”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詞語“賦鵩”的詳細解釋如下:

  1. 典故來源
    出自《史記·賈生列傳》,記載西漢賈誼被貶長沙時,有類似貓頭鷹的鵩鳥飛入其住所。古人視鵩鳥為兇兆,賈誼因此感傷命不久矣,遂作《鵩鳥賦》以自我寬慰。

  2. 基本含義
    原指賈誼借賦抒懷的行為,後衍生為兩種象征:

    • 仕途失意:特指文人官員遭貶谪的境遇;
    • 死亡預兆:因鵩鳥被視為不祥之鳥,故也暗含對生命終結的憂慮。
  3. 文學引用範例
    明代陳汝元《金蓮記·量移》用“賦鵩還羞”表達貶谪之恥;清代《花月痕》以“傷心賦鵩之詞”暗喻懷才不遇的悲怆。

  4. 情感表達維度
    該詞承載着中國古代文人的雙重情感:既有對政治挫折的無奈,也包含對生命無常的哲學思考,體現了逆境中自我開解的精神狀态。


以上解析綜合了《史記》典故、曆代引證及語義演變過程。如需查看更多古籍原文例證,可參考《漢書·賈誼傳》等史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賦鵩》這個詞是古代漢字中的一個詞語,下面為您詳細解釋: 意思: 《賦鵩》是指為祭祀活動而獻上鹪鹩的詩歌。鹪鹩是一種小型的鳥類,古代人們認為它有祥瑞的象征,因此将其作為祭祀的對象。《賦鵩》則是指以鹪鹩為題材的祭祀詩。 拆分部首和筆畫: 《賦鵩》的部首是走(走字旁),它的拼音是fù,總共有16畫。 來源: 《賦鵩》最早出現在《左傳》一書中,由其中的朱瑜之子給楚莊王朝貢。後來成為了古代祭祀的一部分。 繁體: 《賦鵩》的繁體字為《賦鳬》,但現代漢字一般使用簡體字書寫。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寫法中,《賦鵩》的“賦”字字形與現代相同,而“鵩”的字形有所不同。古代的“鵩”字寫作“鳬”,多種寫法中較常見的是在“鳥”字上方加“夫”字。 例句: 詩經中有段賦鵩的句子:“鴻歸映長月,鵩鳥鳴矣哉。” 組詞: 組詞方面,與《賦鵩》相近的詞語有:“鵩鳥”、“賦詩”、“祭祀”等。 近義詞: 與《賦鵩》意思相近的詞語有:“祭鳥”、“賦詩祭鳥”等。 反義詞: 由于《賦鵩》是特指祭祀詩中的鹪鹩,所以沒有一個明确的反義詞與之對應。 以上是關于《賦鵩》的詳細解釋,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