粃蠹的意思、粃蠹的詳細解釋
粃蠹的解釋
癟谷和蠹蟲。比喻不良、有害之物。 唐 皇甫湜 《論進奉書》:“絶姦之根源,除政之粃蠹,徵歛有常,財用無虧。”
詞語分解
- 粃的解釋 粃 ǐ 同“秕”。 筆畫數:; 部首:米; 筆順編號:
- 蠹的解釋 蠹 ù 蛀蝕器物的蟲子:蠹蟲。木蠹。書蠹。蠹魚。 蛀蝕:流水不腐,戶樞不蠹。蠹蛀。蠹害。蠹弊(弊病,弊端)。 筆畫數:; 部首:蟲;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粃蠹(bǐ dù)是一個古漢語複合詞,由“粃”和“蠹”兩個單字組合而成,需分别解析其本義及引申義:
一、單字釋義
-
粃(bǐ)
- 本義:指中空或不飽滿的谷粒。《說文解字》釋為“不成粟也”,即空殼或無實之谷。
- 引申義:
- 比喻無用之物或糟粕,如《莊子·逍遙遊》中“是其塵垢粃糠,将猶陶鑄堯舜”。
- 動詞義為“剔除無用部分”,如“粃糠”指篩去雜質。
-
蠹(dù)
- 本義:蛀蟲,專指啃食書籍、木材的蟲類。《說文解字》注:“木中蟲也”。
- 引申義:
- 比喻侵蝕、敗壞,如“蠹政”(禍害國家政事)。
- 指思想或制度上的腐化,如《韓非子·五蠹》以“蠹”喻危害社會的群體。
二、複合詞“粃蠹”的涵義
“粃蠹”屬并列結構,結合兩字核心義項,其含義為:
- 本義:空谷與蛀蟲,泛指無用且具破壞性的事物。
- 引申義:
- 貶斥無用有害之物:如清代文獻《履園叢話》以“粃蠹”形容徒耗資源卻無價值的對象。
- 批判社會弊端:喻指侵蝕社會根基的腐朽勢力或制度,如章太炎《訄書》中批判舊制為“粃蠹積弊”。
三、權威文獻例證
- 《漢語大詞典》:
明确收錄“粃蠹”詞條,釋義為“稗子與蛀蟲。喻敗壞無用之物”。
- 《辭源》:
強調其雙重視角——既指實體糟粕(如空谷),亦指抽象危害(如制度蛀蟲)。
- 現代使用場景:
多見于文史研究,如分析晚清改革思潮時,學者以“掃除粃蠹”喻指革除積弊(《近代漢語詞彙研究》)。
四、字形演變與結構
參考資料:
- 《說文解字注》(中華書局點校本)線上查閱
-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網絡版
- 《辭源》(商務印書館修訂版)數據庫
- 王力《古代漢語》(中華書局)教材鍊接
網絡擴展解釋
“粃蠹”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bǐ dù,由“粃”(癟谷)和“蠹”(蛀蟲)組合而成,具有以下含義:
-
字面解釋
- 粃:指空癟的谷粒,即未成熟的谷物,引申為無用或不良之物。
- 蠹:指蛀蟲,泛指侵蝕器物、書籍的害蟲。
合起來表示“癟谷和蛀蟲”,字面指無價值或有害的物體。
-
比喻義
該詞常用于比喻不良或有害的事物,如社會中的弊端、腐敗現象等。例如唐代皇甫湜在《論進奉書》中寫道:“絶姦之根源,除政之粃蠹”,即強調消除政治上的有害因素。
-
文獻用例
- 《宋書·王華傳》提到“政無秕蠹”,意為“政事沒有弊端”,進一步印證其比喻用法。
- 現代語境中多用于書面語,形容需要清除的負面事物。
-
書寫與變體
部分文獻中寫作“秕蠹”,但“粃”與“秕”在此處意義相通,均指空癟的谷物。
“粃蠹”通過具體物象(癟谷、蛀蟲)的疊加,抽象化為對有害事物的統稱,兼具形象性與批判性,多用于曆史文獻或正式文本中。
别人正在浏覽...
挨家按戶瘢迹别來察吏赤地赤缇瘡殘辍食慈淚賜示點酥娘禘祀兜頂煩缛風标豐倩甘馔公推乖遇谷風鬼膽還寃黑面郎畫翣賤命驕誕價增一顧羁蹇精鑒金花箋九譯激揚際運巨匠寬宏大度辣不唧兒亂根蒙士麋壽鎳鉻絲泥筩花淺灘指示浮标棄暗投明請見青衿子荃蹄衽發榮盛上善厮仆所處泰清歎絕讨搜挺茂玩習磑磨無威香柈鞋腳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