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在磨子裡研磨。舊時迷信傳說陰間的一種酷刑。 唐 牛僧孺 《玄怪錄·杜子春》:“於是鎔銅、鐵杖、碓搗、磑磨、火坑、鑊湯、刀山、劍林之苦,無不備嘗。”
“磑磨”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背景可結合文獻及工具書解釋如下:
基本含義
指将人或物放入磨盤中進行研磨的動作。該詞源自對石磨工具的具象描述,後引申為一種帶有恐怖色彩的刑罰概念。
引申含義
在宗教或迷信傳說中,特指陰間施加的酷刑,象征對罪魂的折磨。這一用法常見于唐代志怪文學,如牛僧孺《玄怪錄·杜子春》描述地獄場景時,将“磑磨”與火坑、刀山等并列,強化其殘酷性。
該詞反映了古代對石磨功能的想象延伸——石磨本是加工糧食的工具,但因研磨過程的破壞性,逐漸被賦予懲戒意味,成為文學中地獄刑罰的典型意象。此用法多見于唐宋志怪小說,體現彼時“因果報應”觀念對民間信仰的影響。
唐代文獻《玄怪錄》中的記載(“鎔銅、鐵杖、碓搗、磑磨……之苦”),是現存對該詞最直接的文學化使用案例,亦為後世詞典釋義的主要來源。
建議需要完整文獻引用的讀者,可查看《玄怪錄》原文或《漢典》相關條目。
“磑磨”是一個漢字詞語,可以拆分成“石”和“叜”,其中“石”是它的部首,而“叜”則是它的偏旁。
部首:石
偏旁:叜
部首部分:"石",原本表示石頭,也可以指石質的東西。
偏旁部分:"叜",作為“磑磨”的偏旁,沒有獨立的意思,隻是用來構成此漢字。
“磑磨”的來源目前沒有确切的資料表明,通常指代石磨或石磨盤。這個詞在現代漢字中并不常見,因此在繁體字中也沒有對應的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經曆了一些變化。不過對于“磑磨”這個詞,古代的漢字寫法并沒有具體的記錄。因此,我們隻能以現代寫法為準。
例句:他用磑磨磨碎了一塊磁磚。
組詞:石磑、磨石、磨磑
近義詞:磨石、磨盤
反義詞:石磑、磨盤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