粃蠹的意思、粃蠹的详细解释
粃蠹的解释
瘪谷和蠹虫。比喻不良、有害之物。 唐 皇甫湜 《论进奉书》:“絶姦之根源,除政之粃蠹,徵歛有常,财用无亏。”
词语分解
- 粃的解释 粃 ǐ 同“秕”。 笔画数:; 部首:米; 笔顺编号:
- 蠹的解释 蠹 ù 蛀蚀器物的虫子:蠹虫。木蠹。书蠹。蠹鱼。 蛀蚀: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蠹蛀。蠹害。蠹弊(弊病,弊端)。 笔画数:; 部首:虫;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粃蠹(bǐ dù)是一个古汉语复合词,由“粃”和“蠹”两个单字组合而成,需分别解析其本义及引申义:
一、单字释义
-
粃(bǐ)
- 本义:指中空或不饱满的谷粒。《说文解字》释为“不成粟也”,即空壳或无实之谷。
- 引申义:
- 比喻无用之物或糟粕,如《庄子·逍遥游》中“是其尘垢粃糠,将犹陶铸尧舜”。
- 动词义为“剔除无用部分”,如“粃糠”指筛去杂质。
-
蠹(dù)
- 本义:蛀虫,专指啃食书籍、木材的虫类。《说文解字》注:“木中虫也”。
- 引申义:
- 比喻侵蚀、败坏,如“蠹政”(祸害国家政事)。
- 指思想或制度上的腐化,如《韩非子·五蠹》以“蠹”喻危害社会的群体。
二、复合词“粃蠹”的涵义
“粃蠹”属并列结构,结合两字核心义项,其含义为:
- 本义:空谷与蛀虫,泛指无用且具破坏性的事物。
- 引申义:
- 贬斥无用有害之物:如清代文献《履园丛话》以“粃蠹”形容徒耗资源却无价值的对象。
- 批判社会弊端:喻指侵蚀社会根基的腐朽势力或制度,如章太炎《訄书》中批判旧制为“粃蠹积弊”。
三、权威文献例证
- 《汉语大词典》:
明确收录“粃蠹”词条,释义为“稗子与蛀虫。喻败坏无用之物”。
- 《辞源》:
强调其双重视角——既指实体糟粕(如空谷),亦指抽象危害(如制度蛀虫)。
- 现代使用场景:
多见于文史研究,如分析晚清改革思潮时,学者以“扫除粃蠹”喻指革除积弊(《近代汉语词汇研究》)。
四、字形演变与结构
参考资料:
- 《说文解字注》(中华书局点校本)在线查阅
-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网络版
- 《辞源》(商务印书馆修订版)数据库
- 王力《古代汉语》(中华书局)教材链接
网络扩展解释
“粃蠹”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bǐ dù,由“粃”(瘪谷)和“蠹”(蛀虫)组合而成,具有以下含义:
-
字面解释
- 粃:指空瘪的谷粒,即未成熟的谷物,引申为无用或不良之物。
- 蠹:指蛀虫,泛指侵蚀器物、书籍的害虫。
合起来表示“瘪谷和蛀虫”,字面指无价值或有害的物体。
-
比喻义
该词常用于比喻不良或有害的事物,如社会中的弊端、腐败现象等。例如唐代皇甫湜在《论进奉书》中写道:“絶姦之根源,除政之粃蠹”,即强调消除政治上的有害因素。
-
文献用例
- 《宋书·王华传》提到“政无秕蠹”,意为“政事没有弊端”,进一步印证其比喻用法。
- 现代语境中多用于书面语,形容需要清除的负面事物。
-
书写与变体
部分文献中写作“秕蠹”,但“粃”与“秕”在此处意义相通,均指空瘪的谷物。
“粃蠹”通过具体物象(瘪谷、蛀虫)的叠加,抽象化为对有害事物的统称,兼具形象性与批判性,多用于历史文献或正式文本中。
别人正在浏览...
八蕃搬脣弄舌背敌冰洲石簸钱不敢后人参劝常馔箠掠丹华大约摸得寸则寸冻饮斗侃发聋振聩反正拨乱飞土逐害敷训垢厉孤悄河图雒书慧箓魂鉴湖石跏坐截句景旦进取金市冏然举止失措马政美女簪花靡饰腻粉凝尘猊坐濆激批捍仟伯强中更有强中手钦柴琴台瞿唐峡擅壑专丘身边升元帖衰次漱盥疏理苏武牧羊天疮豌豆晚英微渺无丑五气朝元五水蛮纤月邪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