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髻珠的意思、髻珠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髻珠的解釋

佛教語。國王發髻中的明珠。語本《法華經·安樂行品》:“此《法華經》,是諸如來第一之説,於諸説中,最為甚深,末後賜與,如彼強力之王,久護明珠,今乃與之。”佛教因以“髻珠”比喻第一義谛、甚深法義。 南朝 梁元帝 《梁安寺刹下銘》:“髻珠孰曉,懷寶詎宣。”《景德傳燈錄·相國裴休》:“公當下知旨,如獲髻珠,曰:‘吾師真善知識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髻珠,漢語詞彙,讀音為jì zhū,具有以下兩層核心含義:

一、字面本義:發髻上的寶珠

指古代貴族或佛教造像中裝飾于發髻上的珍貴珠飾。此義項源于古代束發習俗,髻為盤結于頭頂或腦後的發結,珠則為點綴其上的珠寶。該用法可見于佛教典籍,如《妙法蓮華經》卷四《五百弟子受記品》中以“髻珠”比喻佛法的珍貴核心,其描述本身就反映了當時以珠寶飾髻的習俗。

二、佛教譬喻:法華精髓之喻

此為更核心的引申義與常用義。佛教經典《法華經》中,以“髻珠”為喻:

  1. 喻指《法華經》教義之珍貴:如國王将髻中明珠賞賜功臣,比喻佛陀将最深奧、最珍貴的《法華經》教法授予衆生。此明珠本為國王秘藏于發髻之中,不輕示于人,如同《法華》一乘實相之理乃佛法之精髓。
  2. 喻指佛法核心要義:泛指一切佛法中最根本、最究竟的真理。宋代佛教辭書《祖庭事苑》釋“髻珠”雲:“《法華》以實相為體,如髻有明珠。是故,教謂之一乘珠。” 明确指出“髻珠”象征《法華經》所闡揚的實相之理(即一乘教法)。

文學應用示例: 唐代詩人王勃在《廣州寶莊嚴寺舍利塔碑》中曾用“髻珠”之典:“珠髻晨離,綴弘基之福地”,此處“珠髻”即“髻珠”,既指塔身裝飾之華美,亦暗含佛法珍寶之意。

“髻珠”一詞,本指發飾珠寶,後因《法華經》的著名譬喻,成為佛教文化中象征最珍貴、最核心教法(尤指《法華經》一乘實相之理)的經典用語,體現了其在漢語詞彙中的獨特文化内涵與宗教哲學深度。

網絡擴展解釋

“髻珠”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含義,需結合文化背景和文獻來源綜合理解:

一、世俗含義 指古代女子盤發髻時用于裝飾的珠子,常被引申為表面華美但無實際價值的事物。例如《查字典》解釋其核心含義為“比喻不值錢或無用的東西”,常用于批評注重虛榮而忽視内在價值的行為。

二、佛教引申義 源自《法華經·安樂行品》的典故,比喻佛法中的至高真理(第一義谛)。故事中,國王将珍藏的髻中明珠最後賜予功臣,以此暗喻佛陀将最深奧的教義《法華經》留待最後宣說。南朝梁元帝《梁安寺刹下銘》中“髻珠孰曉”即用此典,表達對深奧佛理的探尋。

三、使用注意

  1. 世俗用法多含貶義,如“追求髻珠之飾”;
  2. 佛教語境則為褒義,如《景德傳燈錄》載裴休贊高僧“如獲髻珠”;
  3. 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指向,如唐代詩文多取佛教喻義,明清小說則常見世俗用法。

建議閱讀《法華經》相關章節或《漢語大詞典》獲取更詳盡的語義演變分析。

别人正在浏覽...

白垩八米剝文标記彩坊讒妄超凡宸廑楚女真翠采倒讀惇帥法本防表孚尹隔闆割包剪縷革序貫籍過午不食害命含詠鴻鹄志黃鐘瓦釜建修雞犬皆仙窺欲懶骨頭老衣蠟塌兩江鍊式反應聯鎖六诏羅齋賣座門堪羅雀南詞缥色批較潛德牽鈎籤揭遷民黥徒琴音曲鈎趨就暑溽蒐輯素采探目通奏外串萬古不變微法違俗塕薆瀉證蹊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