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缥色的意思、缥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缥色的解釋

(1).淡青色。 隋 江總 《梅花落》詩之一:“縹色動風香,羅生枝已長。”

(2).常用以形容酒的顔色,亦代指酒。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笨麴并酒》:“黍浮,縹色上,便可飲矣。” 石聲漢 注:“ 曹植 《七啟》中有‘春清縹酒’,正是這種‘竹葉青’色的酒。” 南唐 李煜 《子夜歌》:“縹色玉柔擎,醅浮盞面清。”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缥色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顔色釋義

  1. 基本定義
    缥色指淡青色,屬于中國傳統色彩中的水色,呈現藍中泛綠的色調,飽和度較低。較淺的同類色稱為“碧色”,而缥色則更深,近似深碧色,被歸類于青色系。
    例如《說文解字》記載:“缥,帛青白色”,吳均《與朱元思書》中“水皆缥碧,千丈見底”即描述此色。

  2. 文化關聯
    古人将“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中的青色與缥色關聯,賦予其雅緻内涵。缥色常用于描繪自然景物,如江水、帛布等,象征清透與高雅。


二、引申含義

  1. 代指酒的顔色
    缥色也用于形容酒液色澤,特指竹葉青般的淡青色酒。如北魏《齊民要術》記載“黍浮,缥色上,便可飲矣”,曹植《七啟》中“春清缥酒”亦以此色形容酒。

  2. 文學意象
    南唐李煜在《子夜歌》中寫道“缥色玉柔擎,醅浮盞面清”,通過缥色描繪酒色與杯盞交映的詩意畫面,體現其在文學中的美學價值。


三、總結

缥色既是傳統色彩名,也是古代酒文化的詩意表達。其命名源自青白色帛布,後延伸至自然與飲食的審美意象,反映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色彩的細膩感知和雅緻表達。

網絡擴展解釋二

缥色的意思

缥色是一個漢字詞語,形容顔色淡而模糊,若隱若現的樣子。它通常用來描述雲霧、煙霧、輕紗等具有輕盈、薄弱、朦胧之感的物體的顔色。

缥色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缥色的部首是糸(纟)和組成這個字的筆畫數分為兩個部分:線(糸)和彳(丨),共計8劃。

缥色的來源

缥色一詞最早見于《莊子·山木》篇:“星漣缥缈,雲銷霧散。”它由“缥”和“色”兩個字組合而成。其中,“缥”表示飄渺、朦胧的意思,“色”表示顔色。

缥色的繁體

缥色的繁體字為「縹色」,字形與簡體字基本相同,隻是字形結構稍微有所不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的漢字書寫中,缥色的字形略有不同。以金文為例,缥色的字形是由上下兩個部分組成,上面是表示纖細絲線的象形字符,下面則是表示行走的人形字符。

缥色的例句

1. 天空中漂浮着缥色的薄雲。

2. 晨霧散去後,山巒漸露出缥色的輪廓。

3. 窗外飄過一縷缥色的煙霧。

4. 她的衣裳是一件缥色的輕紗,如夢似幻。

缥色的組詞

1. 缥缈:形容物體飄渺、不可捉摸。

2. 幽缥:形容景色幽深、朦胧。

3. 缥缈夢幻:形容夢幻般的景象或想法。

缥色的近義詞

1. 朦胧:形容模糊不清、不清晰的樣子。

2. 渺茫:形容遙遠、模糊,難以捉摸。

缥色的反義詞

1. 鮮豔:形容顔色鮮明、明亮的樣子。

2. 清晰:形容清楚、明了無歧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