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本源。《後漢書·西域傳》:“川河領障之基源,氣節涼暑之通隔……莫不備寫情形,審求根實。”
“基源”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角度分析:
指事物的根本起源或根基,強調最基礎、最核心的組成部分或形成原因。例如在描述文化、疾病或自然現象時,常用該詞追溯其本源(如“河流的基源是雪山融水”)。
該詞屬于書面化表達,日常口語中使用頻率較低。近義表述包括“根源”“本源”,但“基源”更突出基礎性與系統性的雙重屬性。
《基源》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包含有基、源兩個字。
基:本字的部首是“土”,總筆畫數是8。
源:本字的部首是“水”,總筆畫數是13。
《基源》一詞來源于漢語,意為事物的根本來源或起源。
《基源》的繁體字為「基源」。
在古代,字形寫法可能會有一些差異。《基源》在古代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略有不同,但整體意思保持一緻。
1. 這個社會的發展離不開教育,教育是社會進步的基源。
2. 興趣是學習的源頭,也是知識的基源。
1. 基礎:基礎教育是培養學生基本知識和能力的階段。
2. 源頭:源頭問題的解決能夠從根本上解決其他問題。
根源、起源、淵源。
結果、終點、終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