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刺割。 唐 孟郊 《寒溪》詩之三:“波瀾凍為刀,剸割鳧與鷖。” 宋 洪邁 《夷堅丙志·黃十翁》:“又一山,有樹無葉,垂植刀劍,囚扳援而上,受剸割之苦,積屍無數。”
(2).裁決,治理。《舊唐書·李涵傳》:“ 德宗 即位,以 涵 和易,無剸割之才,除太子少傅,充 山陵 副使。” 宋 王谠 《唐語林·識鑒》:“﹝某公﹞長厚有餘,心無機術,傷於畏怯,剸割多疑。” 明 唐順之 《贈宜興令馮少虛序》:“此兩者煩文縟禮之疲其形,惕讒畏譴之鬭其心,雖有強幹之資,剸割之才,且耗然而眊矣。” 清 錢謙益 《三良詩·汪中丞歲星》:“修謹固足多,剸割亦可倚。”
“剸割”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字源、用法及文獻引證三方面解析: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罕見,多見于古籍或文學引用。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說文解字》《廣韻》等字書()。
《剸割》這個詞指的是使用刀割或切割的動作,特指暴力或殘酷地剝奪生命。
《剸割》是由“刂”(刀的部首)和“兼”(六畫)兩個部首組成。
《剸割》一詞的來源較為模糊,目前無法确定其具體的來源淵源。
《剸割》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剸割」。
由于《剸割》一詞的來源尚不明确,古時候是否存在該詞的寫法無法确切得知。
1. 戰争中,許多無辜的人遭到了殘酷的剸割。
2. 這個團夥經常使用刀具進行剸割手段,引起了社會的恐慌。
- 割斷 - 割繩子 - 割草 - 殘割 - 劇割
- 殺害 - 淩遲 - 毀滅 - 殲滅 - 謀殺
- 傾情 - 愛護 - 關心 - 呵護 - 悉心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