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ow many;how much] 多少
不知經曆幾許風波
幾許心中言。——清· 袁枚《祭妹文》
(1).多少;若幹。《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宋 楊萬裡 《題興甯縣東文嶺瀑泉在夜明場驿之東》詩:“不知落處深幾許,但聞井底碎玉聲。” 郭小川 《贈友人》詩:“你添了幾根銀發,我多了幾許白髯。”
(2).多麼,何等。《北齊書·高元海傳》:“爾( 高元海 )在 鄴城 説我以弟反兄,幾許不義! 鄴城 兵馬抗 并州 ,幾許無智!”《隋書·楊勇傳》:“昔 漢武帝 将起 上林苑 , 東方朔 諫之,賜 朔 黃金百斤,幾許可笑。”
“幾許”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書面語,常見于古典文學或現代文學創作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疑問用法
在古詩詞中常用于反問或感歎,如:
指代不确定的數量
可修飾動詞或形容詞,如:“幾許風波”“幾許柔情”。
強調程度
少數語境中可表示“多麼”,如:“幾許可笑”(《隋書》)。
“幾許”是一個兼具疑問與感歎功能的書面詞彙,常見于古典文學,現代用法偏文雅。其核心語義圍繞“不确定的數量或程度”展開,需結合語境靈活理解。
幾許是一個表示不确定數量或程度的詞語。它通常用來描述模糊的數量或程度,不确定的程度。
拆分部首和筆畫:幾許的拆分部首是“幾”,它的總筆畫數為4畫。
來源:幾許的來源比較複雜,最初它是由兩個獨立的字詞組合而成。其中,“幾”是指“多少”的意思,“許”是指“(表示數量或程度)相當多”的意思。兩個字詞結合起來,形成了“幾許”的含義。
繁體:幾許的繁體寫法為「幾許」。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時候,幾許的漢字寫法也有一些變化。其中,「幾」的古漢字寫法為「幾」,它在上方加了一點兒。而「許」的古漢字寫法為「許」,它右邊有一個小旁字「言」。所以,在古時候,幾許的寫法是「幾 許」。
例句:1. 他的成績幾許,我并不清楚。
2. 近日的天氣幾許炎熱,出門需要多喝水。
組詞:幾許可以和其他詞語組合形成新的詞語,例如:
- 幾許猶豫
- 幾許掙紮
- 幾許困惑
近義詞:幾許的近義詞包括:幾多、多少、若幹。
反義詞:幾許的反義詞包括:确定、确切。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