挢抂過正的意思、挢抂過正的詳細解釋
挢抂過正的解釋
矯枉過正。謂糾正偏差而超過必要的限度。《漢書·諸侯王表序》:“而藩國大者誇州兼郡,連城數十,宮室百官同制京師,可謂撟抂過其正矣。”
詞語分解
- 挢的解釋 挢 (撟) ǎ 舉,翹:挢舌。舌挢不下。挢首高視。 糾正:挢邪防非。 筆畫數:; 部首:扌; 筆順編號:
- 過正的解釋 過分;過頭。《後漢書·張晧王龔等傳贊》:“ 安 儲遭譖, 張卿 有請。 龔 糾便佞,以直為眚。二子過正,埋車堙井。” 李賢 注引《孟子》:“矯枉過正。”《晉書·陸機傳》:“ 漢 矯 秦 枉,大啟王侯,
網絡擴展解釋
“挢抂過正”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1.詞義解析
- 核心含義:指糾正偏差時超過了必要的限度,與“矯枉過正”同義。
- 拆分釋義:
- 挢:意為“舉”或“矯正”;
- 抂:古同“枉”,表示彎曲或錯誤(據,“抂”是“枉”的異體字,讀音為wǎng,但在此成語中可能因通假關系讀作kuāng或kuáng);
- 過正:指糾正過度。
2.用法與語境
- 常用于批評因急于修正錯誤而采取極端措施的行為,強調“適度”的重要性。例如:政策調整若過于激進,可能陷入挢抂過正的誤區。
3.發音與字形
- 拼音:不同來源标注略有差異,常見為jiǎo kuāng guò zhèng或jiǎo kuáng guò zhèng,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 字形注意:“抂”為生僻字,易與“枉”混淆,但兩者在此成語中意義相通。
4.相關成語對比
- 近義:矯枉過正、過猶不及;
- 反義:恰如其分、適可而止。
5.使用建議
- 該成語多用于書面語或正式讨論中,日常口語中更常用“矯枉過正”;
- 使用時需注意上下文,避免因生僻字造成理解障礙。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例句或出處,可參考、7、10等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網絡擴展解釋二
挢抂過正的意思
挢抂過正是一個成語,表示過分偏袒或者過度糾正某種事物,失去了中庸之道,不符合實際的情況。
拆分部首和筆畫
挢(jiǎng)有扌和長字底部兩個部首,總共9畫;抂(huǐ)有扌和回字底部兩個部首,總共7畫;過(guò)有辶和寸兩個部首,總共4畫;正(zhèng)有止和一兩個部首,總共5畫。
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
挢抂過正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左傳·昭公十二年》。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挢摠過正」。古時候的漢字寫法為「㝠揆過正」。
例句
他在評審中挢抂過正,對自己的好友給予了過高的評價。
組詞
挢然、抂實
近義詞
偏頗、偏袒、偏離
反義詞
中庸、公正、合理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