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晉書·後妃傳上·胡貴嫔》:“ 泰始 九年,帝( 晉武帝 )多簡良家子女以充内職,自擇其美者,以絳紗繫臂。”後代亦有用作定親标記者。
“绛紗系臂”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的典故性詞語,其含義與古代選妃及婚俗相關,具體解釋如下:
“绛紗”指深紅色的紗,“系臂”即纏繞在手臂上。字面意為用紅色紗帶系在手臂上,最初是晉武帝選妃時标記入選女子的方式,後演變為定親的象征。
後代将此習俗延伸至民間婚俗,成為定親的标記。男方以绛紗系于女子手臂,表示婚約成立,類似“信物交換”的功能。
該詞現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形容古代婚嫁禮儀或宮廷選秀場景,例如:“劇中再現了绛紗系臂的選妃儀式,還原晉代風貌。”
《绛紗系臂》是一個成語,形容女子繡成的绛色紗帶系在臂膀上,具有美麗、婀娜的形象。
《绛紗系臂》的部首是細(繩),筆畫順序為纟141、纟120、纟6、⺍6、⺍3。
《绛紗系臂》最早出現在唐代李白的詩歌《婚禮曲辭》中:“欲得绛紗帶,薦君系臂側。”後來被用作成語,用以形容女子美麗的形象。
《绛紗系臂》的繁體字為「絳紗繫臂」。
在古代,「绛紗系臂」的寫法為「絳紗繫臂」,字形更加古樸。
她一身绛色的紗袍,绛紗系臂,美豔動人。
绛紗、系帶、繡花。
玉指輕拂、玉手輕揚。
袖手旁觀、手無寸鐵。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