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酒囊飯袋 ”。
"酒囊飯包"是漢語中常見的誤寫形式,正确寫法應為"酒囊飯袋"。該成語出自漢代王充《論衡·别通》,原指裝酒飯的口袋,後演變為形容隻會吃喝、毫無能力的人。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工具書的解釋:
詞義解析
根據《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年版),該成語由"酒囊"(裝酒的皮袋)和"飯袋"(盛飯的布袋)組成,比喻徒有外表而無實際才能的人,含貶義。其核心語義聚焦于"無能"與"虛耗資源"兩個層面。
語源考證
《古漢語成語典故詞典》(中華書局,2020修訂版)記載,該詞最早見于《論衡》"腹為飯坑,腸為酒囊"的表述,宋代《類說》中形成完整成語,明清小說中廣泛使用,如《三俠五義》第六十回即有相關用例。
現代用法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23版)标注其詞性為名詞性成語,多作賓語或定語使用,常見搭配如"淪為酒囊飯袋""酒囊飯袋之輩",適用對象包含個人或群體。
近義辨析
《漢語成語源流大辭典》(商務印書館,2019年)對比指出,與"屍位素餐"強調占位不作為不同,"酒囊飯袋"更突出物質消耗與能力缺失的對應關系;相較于"行屍走肉"隱含的精神空虛,本成語側重物質層面的揮霍。
“酒囊飯包”是漢語成語,與“酒囊飯袋”同義,均用于譏諷無能之人。以下是詳細解釋:
部分資料(如)誤将其解釋為“貧困潦倒”,但權威文獻均以“無能之輩”為核心含義,建議以高權威性來源為準。
白紗般涉調·哨遍·高祖還鄉别格澄爽侈國弛絕喘喙唇敝舌腐寸函村球大喘氣呆定酊劑法灸神針番校飛越風月歸移含翠漢詠闳大黃原鬟腳換手駕誕雞蟲得失警衛京樣津鋪襟尚絶足饋贻鵾鵬雷達兵裂餅麗影掊刻撲打籤治青帏秋素七月七繞行饒餘日語適巧守助霜妍菽粟束藴請火踏鼓天下脊題芽托铎外洋王鈇圍攻象簡西陲奊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