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奊诟的意思、奊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奊诟的解釋

(1).謂無志氣節操。奊,通“ 謑 ”。《明史·趙世卿傳》:“然此諸人豈盡奊詬無節,忍負陛下哉?亦有所懲而不敢耳。”

(2).謂受辱。《梁書·王僧儒傳》:“愍茲奊詬,憐其觳觫。”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奊诟”是漢語中較為罕見的複合詞,需從單字本義及曆史文獻用例進行解析。

一、字形結構與字源分析

  1. 奊:《說文解字》載其本義為“頭衺骫态也”,指頭部歪斜不正之态,引申為行為不端。該字在《廣韻》中注音為“胡結切”,屬入聲字。
  2. 诟:《玉篇》釋作“恥也”,《左傳·定公八年》有“公以晉诟語之”用例,含辱罵、羞辱之意。

二、複合詞釋義 二字連用首見于《漢書·賈誼傳》中“頑鈍亡恥,奊诟亡節”句,唐代顔師古注:“奊诟謂無志分”,指喪失廉恥氣節的狀态。現代《漢語大詞典》收錄該詞條,釋義為“無節操、不知羞恥”,屬書面語體。

三、語義演變 宋代以降多用于貶斥道德敗壞者,如《朱子語類》評五代史“奊诘之風盛行”,此處“奊诘”與“奊诟”為通假用法。明清小說中漸少使用,現當代僅存于部分方言詞彙及學術論著引文。

網絡擴展解釋

“奊诟”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讀音為xié gòu(部分文獻中或讀作xǐ gòu),具體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缺乏志氣與節操
    此義項中,“奊”通“謑”(xǐ),指人沒有氣節操守。例如《明史·趙世卿傳》提到“奊詬無節”,即形容人品格卑劣、喪失原則。

  2. 遭受屈辱或诋毀
    指因外界言行而蒙受恥辱。如《梁書·王僧儒傳》中“愍茲奊詬”即表達對受辱者的憐憫。


二、用法與關聯詞辨析


三、例句補充

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明史》《梁書》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昂藏七尺笨拙兵無鬥志不肖子孫參市巉差谄上欺下程若楚儽出世超凡打臉德刑點茆對話頓足捶胸反璧風量富轹萬古革拿孤單行政區劃寒葅皇忏簡書基本路線己見鏡台金桃孔門廉石膫子立馬棂軒臨界角夢寐不忘謬然靡衣偷食難心凝積辟寒香嗛鼠青蘆葉冗滞乳羝散官水舂棠芾炭盆天墟投産頑父嚚母忘情為虎作伥碔石嫌長道短香池想入非非崄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