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奢侈之國。《管子·八觀》:“主上無積而宮室美,氓家無積而衣服脩,乘車者飾觀望,步行者雜文采,本資少而末用多者,侈國之俗也。”
(2).大國。 漢 劉向 《說苑·反質》:“ 堯 釋天下, 舜 受之,作為食器,斬木而裁之,銷銅鐵脩其刃,猶漆黑之以為器。諸侯侈國之不服者十有三。”
“侈國”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奢侈之國
指國家風氣崇尚奢侈浪費,忽視民生疾苦。例如《管子·八觀》中提到“主上無積而宮室美……侈國之俗也”,強調統治者鋪張浪費導緻國家風氣敗壞。
大國
古代文獻中也有“大國”的引申含義,如《說苑·反質》中“諸侯侈國之不服者十有三”,此處“侈國”指國力強盛但可能引起他國不滿的大國。
該詞在現代語境中多用于警示國家治理需注重節儉,避免因奢侈導緻資源分配失衡或社會問題。其核心思想與“可持續發展”“民生優先”等理念相契合。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文獻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管子》或《說苑》原文。
《侈國》是一個指代極度奢華和浪費的國家的詞彙。
《侈國》的拆分部首是⼤⾄。它的筆畫數是8畫。
《侈國》一詞最早出自中國古代道家文獻,後來在明代小說《西遊記》中再次出現,意味着一個非常奢侈和浪費的國家。
《侈國》的繁體字為《侈國》。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侈國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但意義相同。
1. 這個國家奢靡浪費,真可謂是個侈國。
2. 他的生活方式簡樸,與侈國的奢華相去甚遠。
1. 侈奢:奢華浪費。
2. 侈羽:指繁華顯貴的裝飾。
奢侈、鋪張。
樸素、節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