襟尚的意思、襟尚的詳細解釋
襟尚的解釋
亦作“ 襟上 ”。襟懷和習尚。上,通“ 尚 ”。 宋 蘇舜欽 《和子履雍家園》:“君之襟尚我同好,作詩閎放莫可攀。” 宋 蘇舜欽 《王子野行狀》:“公襟上高爽,有仙風道格。”
詞語分解
- 襟的解釋 襟 ī 衣服的胸前部分:大襟。對襟。底襟。襟帶(亦喻山川屏障環繞,地勢險要)。襟要(亦喻軍事上險要的地理位置)。 胸懷,抱負:襟懷。胸襟。 姐妹的丈夫之間的稱呼:連襟。 筆畫數:; 部首:衤; 筆順
- 尚的解釋 尚 à 還(俰 ),仍然:尚小。尚未。尚不可知。 尊崇,注重:尚武。尚賢(.崇尚賢人;.《墨子》篇名,内容闡述墨子的一種政治主張)。 社會上共同遵從的風俗、習慣等:風尚。時尚。 矜誇,自負:自尚其功。
網絡擴展解釋
“襟尚”是一個漢語成語,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一、基本解釋
-
詞義構成
- 襟:指衣襟,引申為胸懷、胸襟。
- 尚:通“上”,意為崇尚、注重,也可指習尚(社會共同遵從的風俗習慣)。
合起來表示“襟懷和習尚”的結合。
-
核心含義
形容一個人胸懷寬廣、品德高尚,同時注重修養與風度,強調内在德行與外在氣質的統一。
二、詳細解析
-
内在特質
- 指心胸豁達、不計較小事,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如、提到“襟懷高爽”“仙風道格”)。
- 常見于描述文人雅士或德行出衆者,如宋代蘇舜欽詩句:“君之襟尚我同好,作詩閎放莫可攀”。
-
外在表現
- 包含對文化、禮儀的尊崇,如“尚賢”“尚武”等(參考、4對“尚”的解析)。
- 強調言行舉止符合社會推崇的風尚。
三、使用場景
- 文學描述:多用于詩詞或人物評價,如“襟尚高潔”“襟尚超然”。
- 現代應用:可形容人兼具修養與格局,例如:“他襟尚開闊,處事從容。”
四、近義詞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曆史出處,可參考宋代蘇舜欽相關作品(如《和子履雍家園》)。
網絡擴展解釋二
襟尚
《襟尚》是一個琴棋書畫術語,形容文人士人品高尚,言行典雅。
拆分部首和筆畫:襟(衣服):衤(衣服的部首)+ 䍃(16畫);尚(尚品):丿(一橫)+ 6畫。
來源:《論語·八佾》中所說:“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其中的“恥惡衣惡食者”就是襟尚的前身。
繁體:襟尚
古時候漢字寫法:襟尚
例句:他言談舉止都很有襟尚,給人一種文雅的感覺。
組詞:高尚、品行高尚
近義詞:高尚、典雅、雅緻
反義詞:庸俗、低俗、粗俗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