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糾纏盤曲。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滇遊日記六》:“山間巨松皆五鬣,聳幹參天,而老龍鱗頗無大者,遂以糾拏見奇。”
“糾拏”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現有資料歸納如下:
1. 基本釋義
根據《徐霞客遊記·滇遊日記六》的引證,該詞意為“糾纏盤曲”,多用于描述物體(如樹木枝幹)交錯纏繞的形态。例如原文中“巨松皆五鬣……以糾拏見奇”,即形容松樹枝幹盤繞交錯的奇特景象。
2. 構詞與發音
3. 相關詞彙擴展
該詞與部分成語存在關聯,如“龍拏虎跳”(形容氣勢奔放)、“拏雲握霧”(喻施展才能)等,但“糾拏”更側重形态描述,而非動作或比喻。
注意事項
由于該詞在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且搜索結果權威性較低,建議在正式使用前通過《漢語大詞典》等工具書進一步查證,或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其適用性。
糾拏(jiū ná)是一個漢語詞彙,意思是用手或工具夾住或捕捉某物。它常用于描述抓住或夾持物體的動作。
拆分部首和筆畫糾拏這個詞的部首是纟(纟首),它的結構是由纟和若幹個表示音的字母構成的。纟是一個橫折筆畫的部首,在字形中一般出現在左邊。
來源和繁體字糾拏這個詞的發展源自于古代的漢字。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為糾拿,依然保留了纟首的部分。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糾拏這個詞一般采用直接表達的方式,即用簡化的形式來表示物體夾持的動作。它的字形可能會有一些細微的差異,但主要的概念和意義沒有改變。
例句他糾拏了一支鋼筆,開始寫字。
李子昨天糾拏起了樹枝,打着枝子上的蘋果。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一些與糾那相關的詞語有:糾結、擰緊、夾持、夾住。
它的近義詞可以是:抓住、攥住、捏住。
而反義詞則可能是:釋放、松開、放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