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堅固陳腐。 王一知 《湖南桃源女子二師在五四時的愛國活動》:“我曾用考試交白卷的辦法,鬧得兩個思想頑腐、教書極不負責的教師面紅耳赤,下不來台。”
“頑腐”是一個漢語成語,其詳細解釋如下:
指思想、觀念或習慣極為固執,不願接受新事物或改變态度。核心包含兩層含義:
多用于描述以下情況:
據傳源自中國古代一位名為“頑腐”的人物,因其極端固執而得名。現代語義擴展為兼具“頑固”與“腐朽”的雙重貶義色彩。
若需查看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查字典等來源。
《頑腐》是一個形容詞,表示堅持舊有觀念不肯改變、思想貧乏陳舊,不接受新事物的人或事物。頑腐的人往往固執己見,不願意接受新的觀點或改變舊的方式。
《頑腐》的拆分部首是“腕”,筆畫為11畫。
《頑腐》一詞源于古代漢語,最早出現在《孟子·滕文公上》中,意為守舊、保守。在繁體字中,該詞的寫法為「頑腐」。
在古時候,「頑腐」的寫法沒有發生顯著變化,仍然是「頑腐」。
1. 他是個頑腐的保守派,對于新的技術和變革毫無興趣。
2. 這種頑腐的思維觀念已經阻礙了社會的發展。
1. 頑腐不化:形容一個人思想固執,難以改變。
2. 頑腐不靈:形容某種觀念或方法過時,不再適用。
1. 保守:形容不願意接受變化或嘗試新事物的思想态度。
2. 守舊:指堅持傳統的思想觀念或保持舊有的方式。
1. 開明:形容思想進步,樂于嘗試新事物的态度。
2. 進取:指敢于積極主動地面對新的挑戰、追求發展的精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