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單絲不成線的意思、單絲不成線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單絲不成線的解釋

亦作“ 單絲不成綫 ”。比喻力量單薄,不能成事。《水浒傳》第四九回:“﹝ 樂和 ﹞為見 解珍 解寳 是個好漢,有心要救他,隻是單絲不成線,孤掌豈能鳴。”《說嶽全傳》第四八回:“ 牛臯 道:‘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你一個舞,終久不好看,待俺來與你對舞。’” 王統照 《沉船》:“‘單絲不成線’,困苦的日子在後頭哩!”

網絡擴展解釋

“單絲不成線”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是強調個體力量的局限性,需通過合作才能達成目标。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字面指一根絲無法形成完整的線,比喻個人力量單薄,難以獨立完成複雜任務,需依靠集體協作。這一概念與“獨木不成林”類似,均強調團結的重要性。

  2. 出處與演變

    • 最早見于元代雜劇《連環計》第二折:“說甚麼單絲不線,我着你缺月再圓。”
    • 明代《水浒傳》第四十九回中,樂和欲救解珍解寶時感歎:“單絲不成線,孤掌豈能鳴。”進一步強化了成語的協作内涵。
  3. 使用場景與示例

    • 適用于強調團隊合作、集體力量的語境,如項目管理、社會活動等。
    • 《紅樓夢》第五十六回中,探春用“單絲不成線,獨樹不成林”說明協作治家的重要性。
    • 現代作家王統照在《沉船》中引用該成語,暗示個體在困境中難以獨自應對。
  4. 近義表達
    常見關聯成語包括“孤掌難鳴”“獨木難支”,均指向個體力量的局限性。

  5. 語法結構
    屬于複句式成語,常作分句或賓語,用于陳述句中強調觀點。英語中可譯為“A single thread cannot form a cord”。

該成語通過生動的比喻,深刻揭示了人類社會協作的本質,具有跨時代的教育意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單絲不成線》的意思

《單絲不成線》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單獨一根線是無法形成一條線,強調單個個體的力量是有限的,隻有衆人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拆分部首和筆畫

《單絲不成線》的拆分部首是“糸”(絲),筆畫為8畫。

來源

《單絲不成線》最早出自《孟子·萬章上》:“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後來成為一個經典的成語,被廣泛引用。

繁體形式

《單絲不成線》的繁體形式為《單絲不成線》。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的《單絲不成線》寫作《單絲不成線》。

例句

他們明白衆人的力量,知道單絲不成線。

組詞

線纜、總括、體會、團結、協作

近義詞

衆人拾柴火焰高、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衆志成城等。

反義詞

單幹、孤立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