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石堠的意思、石堠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石堠的解釋

路旁記裡的石堆。亦泛指用作表識的石堆。 唐 姚合 《送少府田中丞入西蕃》詩:“ 蕭關 路絶久,石堠亦為塵。”《舊唐書·德宗紀下》:“詔 涇原 劉昌 於 平涼 會盟所收被害将士骸骨,葬於 淺水原 ,為二冢,立石堠志之,題曰 懷忠冢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石堠”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shí hòu(注音:ㄕˊ ㄏㄡˋ),其含義和背景如下:

  1. 基本含義
    指古代設置在路旁用于标記裡程的石堆,類似于今天的“裡程碑”。廣義上也可泛指具有标識作用的石堆,如地界、路标等。

  2. 文化背景
    該詞最早見于唐代詩人姚合的詩作《送少府田中丞入西蕃》,詩中提到“驿路緣雲際,城樓枕水湄。沙墟陰欲暮,石堠夜能棋”,側面反映了石堠在古代交通中的作用。

  3. 結構與用途
    石堠多由石塊壘砌而成,通常立于驿道、關隘或重要路口,方便行人計算行程距離或辨别方向。這種設施在古代缺乏現代測繪工具時,具有重要的實用價值。

石堠是古代中國交通體系中兼具實用性和文化意義的标識物,既體現了古人對地理空間的規劃智慧,也常見于文學作品中,成為曆史交通的象征符號。

網絡擴展解釋二

石堠

石堠是一個古代漢字詞語,表示固定在河道或水域中的石塊、石壩或石壁。它由“石”和“堠”兩個字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

“石”字是一個單獨的字,它的部首是石,并且它的筆畫數為五畫。

“堠”字的部首是土,并且它的筆畫數為十二畫。

來源

《石堠》一詞最早出現在《淮南子·山海形勢訓》中,用于描述固定河道的石塊。在古代,人們常常利用大塊的石頭來修築河堤,以保護河道不被水流沖刷。

繁體

繁體字的“石堠”與簡體字寫法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在有所不同。雖然“石堠”這個詞在古代出現,但具體的古代寫法并未記錄下來。然而,我們可以推測它應該是由類似的字形所組成。

例句

1. 長江的石堠固定住了河床,使水流平穩而不泛濫。

2. 這片水域的石堠曆經千年風雨,依然堅固如初。

組詞

1. 石屋 - 用石塊建造的房屋。

2. 堠岸 - 河岸上的石壩或石牆。

3. 堠管 - 灌溉系統中用于固定水管的石塊。

近義詞

1. 石碇 - 用以固定船隻的石塊。

2. 石障 - 類似石堠的結構,用于擋住水流。

反義詞

1. 河水 - 與石堠相對,指代流動的水體。

2. 池塘 - 無石堠的人工水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