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飂 ,古國名。 叔安 ,其君名。《左傳·昭公二十九年》:“昔有 飂叔安 ,有裔子曰 董父 ,實甚好龍,能求其耆欲以飲食之,龍多歸之,乃擾畜龍,以服事帝 舜 ,帝賜之姓曰 董 ,氏曰 豢龍 。” 杜預 注:“ 飂 ,古國也。 叔安 ,其君名。”亦省稱“ 飂叔 ”。 唐 李賀 《馬詩》之九:“ 飂叔 去匆匆,如今不豢龍。”
“飂叔安”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彙,根據不同的文獻和語境,解釋如下:
基本含義
飂叔安是古代飂國的國君名,其中“飂”為古國名,“叔安”是其君主稱謂。
該詞出自《左傳·昭公二十九年》,記載飂叔安的後裔董父善于馴龍,後被舜帝賜姓“董”,并封為“豢龍氏”(馴龍官)。
文獻依據
《左傳》原文:“昔有飂叔安,有裔子曰董父……乃擾畜龍,以服事帝舜。”杜預注:“飂,古國也。叔安,其君名。”
部分現代詞典(如)将其解釋為成語,意為“形容人舉止輕快自在,不受拘束”。
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左傳》原文以獲取更詳細背景。
《飂叔安》是一個華語兒歌中的一句歌詞,來源于中國大陸兒童音樂人侯德建創作的兒歌《鞠躬賀新年》,用于描述一種祝福和喜慶的情感。
《飂叔安》是一個三字詞,其中“飂”字的部首是“風”,共有9個筆畫;“叔”字的部首是“又”,共有8個筆畫;“安”字的部首是“宀”,共有6個筆畫。
《飂叔安》一詞來源于中國大陸兒童音樂人侯德建創作的兒歌《鞠躬賀新年》中,用于表達新春祝福的華語歌詞。 在繁體字中,詞語《飂叔安》的寫法為《飈叔安》。
根據現代漢字簡化的規則,古時候對于《飂叔安》這個詞可能會采用更複雜的寫法。因為《飂叔安》一詞的創作較為現代,所以沒有明确的古代漢字寫法。
《飂叔安》一詞通常在歌曲中使用,作為祝福和喜慶的表達,例如:
我們一起唱,《飂叔安》。
由于《飂叔安》是一個獨立的詞語,在組詞方面使用的較少,較常見的組詞方式可能是在《飂叔安》後加上其他詞語來構成更完整的祝福語。
《飂叔安》是一句特定的歌詞,在含義上沒有明确的近義詞。
由于《飂叔安》是一句祝福的歌詞,沒有明确的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