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節葬的意思、節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節葬的解釋

墨家提出的薄葬主張。 戰國 時, 墨子 深以儒家厚葬為非,認為:“桐棺三寸,足以朽體;衣衾三領,足以覆惡;以及其葬也,下毋及泉,上毋通臭;壟若參耕之畝則止矣。”參閱《墨子·節葬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節葬”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思想,尤其是墨家學說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在于反對厚葬,主張節儉、從簡地辦理喪葬事宜。它體現了對資源節約和社會財富合理分配的倡導。以下從漢語詞典釋義、思想淵源及現代理解角度詳細解釋:


一、 漢語詞典釋義(核心含義)

來源參考: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其對“節”有“儉省;限制”的釋義,對“葬”有“掩埋死者遺體”的釋義。“節葬”作為特定文化概念,其釋義綜合了這兩個單字的核心含義及曆史語境。


二、 思想淵源與哲學内涵(墨家核心主張)

“節葬”并非一個孤立的詞彙,而是墨家學派“十論”(核心主張)之一,與“節用”、“非樂”等思想緊密相連,共同構成了墨家反對儒家繁文缛節、倡導實用功利的社會改革方案。

來源參考: 《墨子·節用中》、《墨子·節葬下》。墨子在這些篇章中系統闡述了節葬思想及其理由。


三、 現代理解與引申

在現代語境下,“節葬”思想依然具有積極意義:


總結來說,“節葬”在漢語詞典層面的核心含義是“節儉地辦理喪葬”,其深層内涵則根植于墨家學派對厚葬久喪習俗的批判和對社會功利、民生福祉的深切關懷。這一思想至今仍對推動喪葬改革、建設節約型社會具有啟示價值。

網絡擴展解釋

“節葬”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一、墨家思想主張

“節葬”是戰國時期墨家學派提出的薄葬主張,由墨子倡導,反對儒家厚葬習俗。核心觀點包括:

  1. 反對奢侈喪葬:主張用三寸厚的桐木棺材,三件壽衣即可覆蓋遺體。
  2. 簡化儀式:墓葬深度要求“下毋及泉,上毋通臭”,墳頭面積僅需“參耕之畝”(約三壟耕地大小)。
  3. 批判社會浪費:認為厚葬久喪會耗盡財富、耽誤生産,違背“兼愛”“節用”思想(出自《墨子·節葬下》)。

二、現代引申含義

作為成語使用時,“節葬”可形容喪葬儀式從簡或個人生活節儉,例如:

補充說明

需注意《左傳》中關于“節葬”的記載可能存在混淆,其思想起源應以墨家典籍《墨子》為準。這一概念在現代仍被用于倡導移風易俗和綠色殡葬。

别人正在浏覽...

伴當寶穑才格漕截曹靖華差承谄貌産乳纏束潮州木雕辰階俦列出力爨镬掉賣跌跤舵輪睋而二三君子法壇飛遁離俗服官負志綱轄高射炮鲠議鼓刀屠者古井不波骨肉後鏡皇弟夥耕狡蠹箕畚盡可能近體詩咎愆坑澤老面皮羸骀連盤隴蜀呂祖師米囊花耐飽攮氣青春子傾耳注目燒琴煮鶴同輿橐鑰問知五裁五代史五民戊戌維新下馬觀花象賢涎沫稀巴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