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竹名。也稱貓彈竹。 元 李衎 《竹譜詳錄·狸頭竹》:“貍頭竹,一名貓彈竹,處處有之。 江 淮 之閒生者,高一二丈,徑五六寸, 衡 湘 之閒者,徑二尺許。其節下極密,上漸稀,枝葉繁細,筍充庖饌絶佳。此筍出時,若近地堅硬,或礙磚石,則無閒遠近,但遇可出處,即穿土而出,猶貍首鑽隙,無不通透也,故寓此名。”
貍頭竹(也稱狸頭竹)是一種竹類植物的名稱,别稱貓彈竹,其名稱源于其生長特性。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貍頭竹是竹子的一個品種,主要分布在中國江淮、衡湘等地區。根據元代李衎的《竹譜詳錄》記載,江淮地區的貍頭竹高約1-2丈(約3-6米),直徑5-6寸(約15-18厘米),而衡湘地區的竹子直徑可達2尺(約60厘米)。
形态特征
用途與價值
其竹筍味道鮮美,常用于烹饪,被視為優質食材。
名稱争議
部分資料提到“狸頭竹”可能被誤作成語,形容“表面和善、内心狡詐”的人,但此用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與竹名混淆。建議優先以植物學定義為标準。
貍頭竹是兼具實用價值與文化寓意的竹種,其名稱生動反映了竹筍的生長特性。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竹譜詳錄》等古籍或植物學文獻。
《貍頭竹》是一個中文詞語,指的是竹屬植物中的一種,科學名稱為“Phyllostachys edulis”,是一種常見的竹子。它在中國南方地區廣泛分布,是重要的經濟植物之一,也是一種重要的園林觀賞植物。
《貍頭竹》這個詞可以拆分為不同的部首和筆畫:
《貍頭竹》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造字的過程中。其字形由“虍”、“首”和“竹”組成,表示了虎頭和竹子的意象。
在繁體字中,貍字和竹字的字形相同,頭字的字形略有不同,為“頭”。而貍頭竹整體的字形保持一緻。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貍字的字形略有變化,并且常與其他字結合在一起形成詞語。例如,古代的“貔貅”即是由“貍”和“猩猩”的組合,用以指代一種神獸。
竹字在古代的寫法相對穩定,但字形有些許變化。它經常出現在《詩經》和《楚辭》等古代文獻中,用以描繪大自然的景物。
這裡是一些使用《貍頭竹》的例句:
以下是一些與《貍頭竹》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