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籬根的意思、籬根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籬根的解釋

竹籬近地處。 唐 高適 《宋中遇陳二》詩:“籬根長花草,井上生莓苔。” 唐 皮日休 《秋晚留題魯望郊居》詩:“簷上落鬭雀,籬根生晚潮。” 清 湯潛 《雁宕載菊寄謝明王子》詩:“日日籬根下,閒吟興不窮。”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籬根”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籬根(拼音:lí gēn)指竹籬或籬笆的底部或近地處,常用于描述植物生長或自然景物的位置。例如:

“井上生莓苔,籬根長花草” ——唐代高適《宋中遇陳二》

二、文學應用

在詩詞中,“籬根”常作為田園或幽靜場景的意象,如:

  1. 皮日休《秋晚留題魯望郊居》中“籬根生晚潮”;
  2. 清代湯潛《雁宕載菊寄謝明王子》中“日日籬根下,閒吟興不窮”。

三、近義詞與相關詞彙

四、補充說明

“籬”本身指竹、木等編成的屏障(如“籬笆”),而“根”強調靠近地面的部分,組合後特指籬笆底部區域。這一詞彙多見于古典文學作品,現代漢語使用較少。

如需進一步了解詩詞例句或具體用法,可參考《全唐詩》或相關古籍解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籬根

籬根(lí gēn)一詞指的是用來搭建籬笆的樹枝。該詞的拆分部首是竹(⺮)和木(木),總共有10畫。

籬根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當時人們用樹枝搭建籬笆來圍住田地或者院子。這樣可以起到隔離、保護的作用。籬根的字形有時候也會被寫成「籬根」,是繁體字的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籬根的字形可能會有一些變化。最早的籬根字形可以追溯到金文,當時的字形是由「⺮」和「木」組成,「⺮」表示竹子,「木」表示木材。這個字形相對簡化,并且傳承至今。

以下是一些使用籬根這個詞的例句:

  1. 他用籬根搭建了一個圍欄,保護花園裡的花草。
  2. 農民們用籬根圍起了農田,以防止牲畜進入。

其他與籬根相關的詞語包括:

反義詞可以是沒有使用籬根搭建的圍欄,或者沒有隔離作用的環境。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