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承認自己的過失,請求原諒。《三國志·魏志·荀彧傳》“ 彧 疾留 壽春 ,以憂薨” 裴松之 注引 晉 袁晔 《獻帝春秋》:“ 太祖 曰:‘ 官渡 事後何以不言?’ 彧 無對,謝闕而已。”
“謝阙”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存在差異,需結合權威來源綜合解釋:
根據高權威性來源(),“謝阙”指承認過失并請求原諒,源自《三國志·魏志·荀彧傳》裴松之注引《獻帝春秋》的典故:曹操質問荀彧官渡之戰後為何不谏言,荀彧無法回答,隻能“謝阙”表示認錯。
部分來源(如)提到該詞有“辭官退隱”之意,但此說法未見于權威古籍引用,可能為現代引申義或誤傳。
建議在正式文本中使用時優先參考《三國志》相關典故的釋義。
《謝阙》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
意思:
《謝阙》是一個成語,意為“謝絕勉強挽留”。它出自《左傳·襄公二十五年》,原指楚懷王在東征中,齊國派使者送禮請王回國,王表示不願離開,卻又決定回國,于是齊國使者說:“臣将之於斯,如将之歸乎?”即表達齊國願意隨王回國。楚懷王回答說:“請送我出阙門。”使者不解,王解釋稱:“臣請罷官職,再不就職于齊國。”從此成為一種拒絕勉強挽留的說法。
拆分、部首和筆畫:
謝(xiè):從讠、射。總計五畫。
阙(què):從阜、廠。總計五畫。
來源:
《謝阙》一詞來源于《左傳·襄公二十五年》,通過楚懷王回複齊國使者的話語,得到了廣泛流傳和應用。
繁體:
《謝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謝阙的寫法并未發生大的變化,基本與現代書寫方式相同。
例句:
1. 他堅定地謝阙,去追尋自己的夢想。
2. 無論多麼殷勤,他都毅然謝阙,不肯留在這裡。
3. 在父母的勸說下,她最終決定謝阙,不再從事這個行業。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
1. 謝謝:表示對别人的恩惠或幫助表示感謝。
2. 阙如(quèrú):形容景色靜谧、寂寞。
3. 謝恩(xiè'ēn):表示對别人恩情的回報。
4. 謝罪(xièzuì):道歉并表示悔過。
近義詞:
1. 拒絕(jùjué):表示不同意或不接受。
2. 辭别(cíbié):表示離開或告别。
3. 拜别(bàibié):表示恭敬地離開或告别。
4. 辭職(cízhí):主動放棄職務。
反義詞:
1. 留下(liúxià):表示不離開。
2. 歸來(guīlái):表示返回原處。
3. 就職(jiùzhí):表示接受并擔任職務。
4. 接納(jiēnà):表示接受或容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