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吏人的意思、吏人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吏人的解釋

(1).指官府中的胥吏或差役。《左傳·襄公三十一年》:“敝邑以政刑之不修,寇盜充斥……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館,高其閈閎,厚其牆垣,以無憂客使。” 唐 韓愈 《柳巷》詩:“吏人休報事,公作送春詩。”《醒世恒言·馬當神風送滕王閣》:“﹝ 閻都督 ﹞分付吏人,觀其所作,可來報知。”

(2).泛指當官的人。 唐 岑參 《送李郎尉武康》詩:“山色低官舍,湖光映吏人。” 姚華 《論文後編》:“以視吏人言事,與學者論辨之作,務趨簡捷,取便成功者,事既不同,勢亦弗敵。”

(3).官吏與庶民。《後漢書·袁安傳》:“除 陰平 長、 任城 令,所在吏人畏而愛之。”《後漢書·方術傳上·任文公》:“五月一日,當有大水,其變已至,不可防救,宜令吏人豫為其備。”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吏人”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三種主要解釋:

  1. 官府中的胥吏或差役
    指在官府中從事文書、雜務等基層工作的普通辦事人員。例如《左傳·襄公三十一年》提到“令吏人完客所館”,這裡的“吏人”即指負責修繕館舍的差役。

  2. 泛指當官的人
    唐代詩人岑參在《送李郎尉武康》中寫道“湖光映吏人”,此處的“吏人”泛指官員,體現了對官員的泛稱用法。

  3. 官吏與庶民的合稱
    如《後漢書·袁安傳》提到“所在吏人畏而愛之”,這裡的“吏人”涵蓋官吏和普通百姓兩層群體。


補充說明

建議結合具體文獻語境判斷詞義,若需更多例證可參考《左傳》《後漢書》等古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吏人

《吏人》是一個漢字詞彙,表示官員、官吏。

拆分部首和筆畫:吏(吅,口)+ 人(亻,2畫)= 吏人(6畫)

來源:吏字是古代官員的名稱,其含義為管理國家事務的人。人字表示人類。

繁體字:吏人(繁體字)。

古時候漢字寫法:古代漢字書寫形式與現代略有不同,「吏人」在古代寫作「吏,又稱和。讀如樂。」

例句:他是一個得到人民擁護的吏人。

組詞:吏部、吏治、吏職、吏民。

近義詞:官員、官吏、幹部。

反義詞:百姓、平民、民衆。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