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禮失而求諸野的意思、禮失而求諸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禮失而求諸野的解釋

謂都邑失禮則于外野求之。《漢書·藝文志》:“ 仲尼 有言,‘禮失而求諸野’,方今去聖久遠,道術缺廢,無所更索,彼九家者,不猶瘉於野乎!” 漢 劉歆 《移太常博士》:“今上所考視,其為古文舊書,皆有徵驗,内外相應,豈苟而已哉。夫禮失求之於野,古文不猶愈於野乎!”

網絡擴展解釋

“禮失而求諸野”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的成語,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以下要點解釋:

  1. 基本含義
    指當正統的禮儀、文化或制度在官方或上層社會失傳時,可轉向民間尋找保存的遺存。這一說法強調民間可能更完整地保留傳統,尤其在官方體系出現文化斷層時。

  2. 出處與背景
    出自《漢書·藝文志》,班固在書中引述了孔子的觀點:“禮失而求諸野。”但需注意,《論語》中并無此句原文,可能是後世對孔子思想的引申或誤傳。

  3. 字詞解析

    • 禮:指禮儀、制度或文化規範;
    • 失:喪失或崩壞;
    • 諸野:“諸”為“之于”的合音,“野”指民間或鄉野。
  4. 應用場景
    常用于描述文化傳承中的補救行為。例如,當官方文獻散佚時,學者可能通過民間口述或習俗還原曆史;或現代社會中,傳統文化在都市淡化後,需從鄉村習俗中重新發掘。

  5. 延伸争議
    部分學者認為,此成語反映了古代“精英-民間”二元對立的視角,隱含對民間文化價值的肯定,但也可能帶有自上而下的審視态度。

注意:部分資料誤寫為“失禮而求諸野”,實為“禮失而求諸野”,需注意用字準确性。

網絡擴展解釋二

禮失而求諸野的意思

《禮失而求諸野》是一句出自《論語·公冶長》的成語,意為禮儀失落,隻能到處尋求。它形容一個社會或個人在禮儀觀念喪失的情況下,隻能四處尋求外力來解決問題。

拆分部首和筆畫

成語“禮失而求諸野”可以拆分為:“礻”部首、“米”部首、“言”部首、“⺵”部首和“釒”部首,總計15個筆畫。

來源

“禮失而求諸野”源自《論語·公冶長》。該篇記錄了孔子與公冶長的對話,公冶長問孔子如何執政,孔子回答:“忠告君子,貞固其始,擇善而固之,守之。則反故而澤,以礻讓為民。此道也,故曰‘禮失而求諸野’。” 。

繁體

《禮失而求諸野》的繁體書寫為「禮失而求諸野」。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礻」的字形與現代字形相同;「⺲」的字形為「⺄」的變體;「釒」為「钅」的舊字形。

例句

1. 當一個國家的道德觀念遭到忽視,人們開始禮失而求諸野。

2. 在面臨經濟困難時,他放棄了自尊與自尊心,禮失而求諸野。

組詞

禮節、失落、求助、四處奔波

近義詞

禮敬而求諸野

反義詞

降心、守禮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