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鶴之卵。形體較大。比喻大材。鵠,通“ 鶴 ”。《莊子·庚桑楚》:“奔蜂不能化藿蠋, 越 雞不能伏鵠卵。” 陸德明 釋文:“鵠,本亦作鶴,同。”《淮南子·氾論訓》:“夫牛蹏之涔不能生鱣鮪,而蜂房不容鵠卵,小形不足以包大體也。” 宋 黃庭堅 《奉和王世弼寄上七兄先生用其韻》:“小材渠困我,持斲問 輪扁 ;大材我屈渠, 越 雞當鵠卵。”
“鹄卵”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hú luǎn,具體含義如下:
“鹄卵”以鶴卵的“大”為特征,引申為對“大材”的隱喻,并常通過對比(如越雞與鹄卵)表達“小材難堪大用”的哲理。如需更詳細文獻例句,可參考《莊子》《淮南子》等古籍。
鹄卵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雁類或鶴類的卵,也可以用作比喻人或事物的極小、極微的形容詞。
鹄卵的部首是鳥,總部首筆畫數為4畫。
《鹄卵》一詞最早見于《楚辭·招魂》:“舍卞氏兮鹄盈室,處炭石之卵泣琢菫。”後來被人們引申為指小巧、微小的東西。
繁體字為鶘卵。
在古代漢字中,鹄卵的寫法較為簡單,字形與現代漢字基本一緻。
1. 這隻鳥巢中的鹄卵十分珍貴。
2. 他的貢獻可謂微不足道,不過是一顆鹄卵而已。
組詞有:鹄卵之辱、鹄卵之餘。
近義詞有:微不足道、短小。
反義詞有:巨大、重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