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令箴的意思、令箴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令箴的解釋

指帝王規戒臣下的诏令。 宋 孫奕 《履齋示兒編·太宗戒官吏碑》:“ 太宗皇帝 禦書‘爾俸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四句,以戒監司守令,民到於今受其賜,德至渥也。蓋本 蜀後主 孟氏 昶 頒令箴以箴戒宗人之詞。”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令箴是由"令"與"箴"構成的複合詞,在漢語中具有特定文化内涵。《漢語大詞典》将其解釋為"官方頒布的規誡文書",具體包含兩層核心含義:

  1. 政令規誡:指古代官府發布的具有勸誡性質的法令條文,如《尚書·周書》記載周公作《酒诰》以禁酗酒,被視為早期令箴的雛形;
  2. 文體形式:作為古代公牍文的一種特殊類型,其格式要求嚴格,《文心雕龍·诏策》指出"箴者,所以攻疾防患,喻針石也",強調其針砭時弊的文體特征。

從語義演變看,漢代楊雄所作《十二州箴》首次将箴文與行政區域結合,使令箴從單純勸誡發展為兼具行政區劃管理功能的官方文書。唐宋時期,這類文書在格式上形成固定範式,需包含"序言—正文—結語"三部分,并押韻以利傳誦。

現代漢語中,該詞多用于指代具有警示作用的規章制度,如《人民日報》曾用"反腐令箴"形容廉政建設文件。需要注意的是,令箴與普通法令的區别在于其更側重道德教化功能,常引用典籍強化說服力,如《唐律疏議》中引《禮記》條文作為補充解釋。

網絡擴展解釋

“令箴”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如下:

  1. 詞義解析
    “令箴”指帝王用于規誡臣下的诏令或文書,具有警示、勸誡的官方性質。其中“令”為命令、诏令,“箴”本義為勸告、規戒,合稱體現君主對臣子的訓導意圖。

  2. 曆史出處與背景
    該詞最早可追溯至五代十國時期。據記載,後蜀末代皇帝孟昶曾頒布《令箴》以告誡宗室及官員,内容包含“爾俸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等名句。北宋太宗趙光義将此文精簡為《戒石銘》,刻于石碑警示官吏,成為後世廉政文化的經典文本。

  3. 演變與影響
    孟昶的《令箴》經宋代改造後廣泛流傳,明清時期仍被地方官府沿用,成為古代官員廉政教育的重要文獻。其核心思想強調官吏應體恤民情、廉潔自律,具有深遠的曆史意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本内容或不同朝代的引用案例,可參考《履齋示兒編》《戒石銘》等古籍記載。

别人正在浏覽...

愛勢貪財不佞棰樸怠終丹艧叨情泛浸非徒覆水狠劣惑溺将巨澗門郊禋駕載街溜子揭條吉甫靖匡嫉俗廐尹鋸霏屑瞰視空郄老眼領理流化魯戆砢确毛本麻油俛默謬悠鬧嚷嚷女妖精陪話骈趾巧取豪奪求田問舍讓德如癡如夢啬恡懾锉生死無貳實谷勢力範圍水潦數罵屬毛離裡厮養縮地經撻架天簧通禮晚莫文履汙壑香骨小料消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