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通禮的意思、通禮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通禮的解釋

[common etiquette] 普遍使用的禮節

詳細解釋

(1).通行的禮儀。《漢書·郊祀志下》:“蓋聞天子尊事天地,修祀山川,古今通禮也。” 宋 蘇轍 《乞令兩制共議納後禮劄子》:“令太常禮官參考古今典故,著為成式。臣謹案通禮,納皇後最為喜禮之重。”

(2).指官編頒行的禮書。如 清 《大清通禮》等。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通禮”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綜合解析,結合曆史文獻與禮制演變:

一、基本定義

  1. 通行的禮儀
    指社會普遍遵循的禮節規範,具有廣泛適用性。例如《漢書·郊祀志》記載“修祀山川,古今通禮也”,表明祭祀山川是曆代公認的禮儀。宋代蘇轍在讨論納後禮儀時,也強調其“最為喜禮之重”,屬于通禮範疇。

  2. 官方編纂的禮書
    特指由國家編訂的禮儀典籍,如五代後周的《大周通禮》、清代《大清通禮》等,用于規範典章制度。這類禮書常包含祭祀、婚喪等重大儀式的詳細流程。


二、延伸内涵


“通禮”既指通行于社會的禮儀準則,也指官方系統化的禮制典籍,兼具普遍性與規範性。其内涵隨時代演變,但核心始終圍繞“禮”的社會功能展開。

網絡擴展解釋二

通禮的意思

通禮(tōng lǐ)是一個漢語詞彙,表示在社交場合中以正确的方式、方法和儀式給予他人問候、緻意、表示尊重和禮貌的行為。

拆分部首和筆畫

通禮的拆分部首是“亻”和“示”,分别表示人和示教、表明。其中“亻”通常作為漢字的人物部分,表示該字與人相關。而“示”表示表明、示教。

通禮的總筆畫數為16畫。

來源

《通禮》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論語》中的一句話:“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這句話強調了人與人之間通過禮儀交往、學問和友情相互扶持的重要性。通禮即是通過正确的禮儀交往和表現,向他人展示自己的尊重和禮貌。

繁體

通禮在繁體中通常寫作“通禮”。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通禮通常寫作“通禮”或“通儀”。

例句

1. 他參加了昨天的晚宴,非常懂得通禮,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 無論在家庭還是工作場合,通禮是展示我們教養和修養的重要方式。

3.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通禮是人與人之間相互尊重和友好交往的基石。

組詞

通情達理、通行無阻、通融、禮儀、社交

近義詞

尊重、友好、恭敬、禮貌、問候

反義詞

無禮、自私、冷漠、粗魯、不懂規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