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令箴的意思、令箴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令箴的解释

指帝王规戒臣下的诏令。 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太宗戒官吏碑》:“ 太宗皇帝 御书‘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四句,以戒监司守令,民到於今受其赐,德至渥也。盖本 蜀后主 孟氏 昶 颁令箴以箴戒宗人之词。”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令箴是由"令"与"箴"构成的复合词,在汉语中具有特定文化内涵。《汉语大词典》将其解释为"官方颁布的规诫文书",具体包含两层核心含义:

  1. 政令规诫:指古代官府发布的具有劝诫性质的法令条文,如《尚书·周书》记载周公作《酒诰》以禁酗酒,被视为早期令箴的雏形;
  2. 文体形式:作为古代公牍文的一种特殊类型,其格式要求严格,《文心雕龙·诏策》指出"箴者,所以攻疾防患,喻针石也",强调其针砭时弊的文体特征。

从语义演变看,汉代杨雄所作《十二州箴》首次将箴文与行政区域结合,使令箴从单纯劝诫发展为兼具行政区划管理功能的官方文书。唐宋时期,这类文书在格式上形成固定范式,需包含"序言—正文—结语"三部分,并押韵以利传诵。

现代汉语中,该词多用于指代具有警示作用的规章制度,如《人民日报》曾用"反腐令箴"形容廉政建设文件。需要注意的是,令箴与普通法令的区别在于其更侧重道德教化功能,常引用典籍强化说服力,如《唐律疏议》中引《礼记》条文作为补充解释。

网络扩展解释

“令箴”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背景可综合如下:

  1. 词义解析
    “令箴”指帝王用于规诫臣下的诏令或文书,具有警示、劝诫的官方性质。其中“令”为命令、诏令,“箴”本义为劝告、规戒,合称体现君主对臣子的训导意图。

  2. 历史出处与背景
    该词最早可追溯至五代十国时期。据记载,后蜀末代皇帝孟昶曾颁布《令箴》以告诫宗室及官员,内容包含“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等名句。北宋太宗赵光义将此文精简为《戒石铭》,刻于石碑警示官吏,成为后世廉政文化的经典文本。

  3. 演变与影响
    孟昶的《令箴》经宋代改造后广泛流传,明清时期仍被地方官府沿用,成为古代官员廉政教育的重要文献。其核心思想强调官吏应体恤民情、廉洁自律,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本内容或不同朝代的引用案例,可参考《履斋示儿编》《戒石铭》等古籍记载。

别人正在浏览...

百两金魃蜮贬逐懆懆称意痴呆懵懂斥问畜田磁甖达才大卿嗲声嗲气东窗计凡臆沸煎沸溃风起云布焚枯食淡甘雨随车工关公意过此以往鹤寝翚服洁清劫执寄深灸诈卷子句投枯池枯黄枯藤联手澧泉鲁邦马达蛮床妙门明降念奴娇(大江东去)平沙砌块侵攘妻娶契讬其与乳罩讪不搭的石柟説化素组沓潮胎动棠棣碑痰火司逖慕献可小恶小小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