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萬舞的意思、萬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萬舞的解釋

古代的舞名。先是武舞,舞者手拿兵器;後是文舞,舞者手拿鳥羽和樂器。亦泛指舞蹈。《詩·邶風·簡兮》:“簡兮簡兮,方将萬舞。” 毛 傳:“以幹羽為萬舞,用之宗廟山川。” 陳奂 傳疏:“幹舞有幹與戚,羽舞有羽與旄,曰幹曰羽者舉一器以立言也。幹舞,武舞;羽舞,文舞。曰萬者又兼二舞以為名也。” 漢 應劭 《風俗通·皇霸·六國》:“我之帝所樂,與百神遊于鈞天廣樂于九奏萬舞。” 宋 司馬光 《為龐相公讓明堂加恩第二表》:“八窗四戶,屬象相依,萬舞九成,聲明具在。” 清 王鳴盛 《蛾術編·說人三·君氏》:“ 仲子 薨,則用夫人之禮赴于諸侯……又為 仲子 别立廟,安其主,而祭之用萬舞、六佾。”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萬舞是中國古代典籍中記載的一種禮儀性樂舞,最早見于商周時期的祭祀活動。根據《漢語大詞典》解釋,萬舞是“周代宗廟祭祀所用舞蹈,分文、武二部,武舞執幹戚,文舞執羽籥”。

該舞蹈的核心特征體現在兩方面:

  1. 文武結合的結構

    萬舞由“幹舞”和“羽舞”兩部分組成。《詩經·邶風·簡兮》記載“公庭萬舞,有力如虎”,《左傳·隱公五年》注疏稱“武舞執朱幹玉戚,文舞執夏翟葦籥”,分别展現戰争威儀與農耕文明意象。

  2. 祭祀與政治功能

    商代甲骨文已出現“萬舞”記載,用于求雨、祭祖等儀式。周代發展為宗廟祭祀專用舞蹈,《禮記·月令》載“天子乃命将帥,習射禦、角力,修文舞、武舞”,兼具強化王權合法性的政治功能。

據《周禮·春官》記載,萬舞需由36人組成的舞隊演繹,按“八佾”規格排列,動作包含揮盾、擊刺等武舞動作與執羽執籥的文舞儀态,形成剛柔并濟的美學體系。漢代以後逐漸演變為宮廷宴樂舞蹈,唐代《通典》仍錄有其儀制。

網絡擴展解釋

“萬舞”是中國古代一種兼具武舞與文舞的大型舞蹈形式,其含義和使用場景如下:

一、基本定義

“萬舞”是周代重要的禮儀舞蹈,由武舞和文舞兩部分組成:

二、文獻記載

  1. 《詩經》記載:
    • 《邶風·簡兮》描繪“碩人俣俣,公庭萬舞”,展現盛大宮廷表演場景;
    • 《商頌·那》記載“萬舞有奕”,用于祭祀商朝先祖,以樂舞表達尊崇。
  2. 注疏解釋:
    • 毛亨注《詩經》稱“以幹羽為萬舞,用之宗廟山川”,說明其祭祀功能;
    • 陳奂《傳疏》分析“萬舞”是武舞(幹戚)與文舞(羽旄)的統稱。

三、使用場景

四、延伸意義

後世将“萬舞”引申為盛大舞蹈的代稱,如司馬光《資治通鑒》用“九奏萬舞”形容恢弘樂舞場面。

别人正在浏覽...

便腹不廢江河菜骨吃虱子留後腿創調凍蟄發亮燔尞煩猥奉塵風玫瑰圖蚨虶凫茈高擡貴手汗馬功勞毫豬黃潦呼天籲地間腦接骨盡誠竭節金莖露積微緻著獧黠居産考信辣忽忽樂邦連環馬燎鑪嶺嶙隆赫媌娙抹光内務部鵬鲲偏狹偏諸僻路遣哀乾休囚解柔伸善鄙身重實業界時澤失賺獸罟霜峯縮蜷娑拖蘇生痿躄威武獻丑相猶狎興細侯息肌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