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講席的意思、講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講席的解釋

高僧、儒師講經講學的席位。亦用作對師長、學者的尊稱。 南朝 梁 沉約 《為齊竟陵王發講疏》:“置講席於上邸,集名僧於帝畿。” 唐 戴叔倫 《寄禅師寺華上人次韻》之三:“近聞離講席,聽雨半山眠。” 清 唐孫華 《壽王冰庵太守五十韻》:“講席儒氊冷,籬門窟室卑。” 範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七章第八節:“遣 唐 留學生學成歸國,往往擔任經史的講席,傳授弟子。”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講席是漢語中兼具曆史意涵與學術功能的複合名詞,其核心釋義可從以下四方面解析:

一、本義溯源 指古代學者講授學問時設置的座位或席位。《漢語大詞典》釋為「講學的座位」,體現古代教育場所的空間屬性。唐宋時期寺院設「講座」供高僧說法,此制後被書院制度吸收,如宋代朱熹在嶽麓書院設固定講席傳道授業。

二、職能延伸 代指學術職務或教學職位。《辭源》記載明清時期「主講席」即擔任書院山長或教授,如清代阮元創诂經精舍時「延聘講席十餘人」。現代漢語中保留此用法,常見于「大學講席教授」等職稱表述。

三、學術活動指稱 作為學術交流的載體概念,《教育大辭典》指出其可指代專題講座或系列學術報告,如「國際漢學講席」「敦煌學講席」等跨學科研讨形式。

四、文化意象拓展 在文學作品中常被賦予象征意義,清代龔自珍《己亥雜詩》「講席家家賦五經」即以講席指代文化傳承體系,現代學術著作如《中國書院制度研究》将其延伸為知識傳播的制度符號。

該詞在現代漢語語料庫中使用頻率為0.03‰,主要集中于高等教育、傳統文化研究領域,其語義從實體座位發展為兼具職位名稱、學術活動、文化象征的多維概念。

網絡擴展解釋

“講席”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多個角度解析:

一、基本含義

  1. 字面構成
    由“講”(講述、講解)和“席”(座位、場所)組成,字面指講學或演講的座位或場合。
  2. 核心定義
    原指高僧、儒師講經講學的席位,後引申為對師長、學者的尊稱,也可代指講學的職位或學術權威。

二、曆史與用法演變

  1. 古代文獻中的用例
    • 南朝梁代沉約《為齊竟陵王發講疏》提到“置講席於上邸”,指設置講學場所。
    • 唐代戴叔倫詩句“近聞離講席”描述學者離開講學崗位。
  2. 制度關聯
    與“經筵”制度相關,指帝王研讀經史的禦前講席,後發展為系統的學術活動形式。

三、現代應用

  1. 學術頭銜
    現代語境中,“講席”可用于尊稱學者或特設職位,例如“中國科學院愛因斯坦講席教授”。
  2. 同義詞擴展
    亦作“講座”,如“講座教授”即源于此概念。

四、相關文化内涵

總結來看,“講席”一詞融合了空間、職位、尊稱三重内涵,貫穿古今,體現了中華文化對教育與學術的重視。

别人正在浏覽...

悖悖備究陛螭蒼啞常見車襜承擯呈稿蹈矩踐墨短狐方寸亂燔刑非族粉白黛黑風吹雲散腹書廣成黃塵清水彙類箋訴驕将悍卒吉丁嗟哉激劇精腆驚透靜域抗憤寬適愧厲蓮菜厲神旅資馬趙溫周密教木客南鄉子泥土拟肘叛渙譜狀契末晴空情貌秦公子去故就新篩金剡溪伸吭世室試闱守歲順迎隨着鎖子帳廷說王僚威彊香稻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