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席的意思、講席的詳細解釋
講席的解釋
高僧、儒師講經講學的席位。亦用作對師長、學者的尊稱。 南朝 梁 沉約 《為齊竟陵王發講疏》:“置講席於上邸,集名僧於帝畿。” 唐 戴叔倫 《寄禅師寺華上人次韻》之三:“近聞離講席,聽雨半山眠。” 清 唐孫華 《壽王冰庵太守五十韻》:“講席儒氊冷,籬門窟室卑。” 範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七章第八節:“遣 唐 留學生學成歸國,往往擔任經史的講席,傳授弟子。”
詞語分解
- 講的解釋 講 (講) ǎ 說,談:講話。講叙。 把事情和道理說出來:講說。講學。講武。講演。講義。講師。講壇。 注重某一方面,并設法使它實現:講求。講團結。 和解:“而秦未與魏講也”。 商量,商議:講價兒。講條
- 席的解釋 席 í 用草或葦子編成的成片的東西,古人用以坐、卧,現通常用來鋪床或炕等:席子。草席。葦席。竹席。涼席。席地而坐。席卷(僴 )。 座位:席位。席次。出席。列席。 酒筵,成桌的飯菜:筵席。宴席。酒席。
網絡擴展解釋
“講席”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多個角度解析:
一、基本含義
- 字面構成
由“講”(講述、講解)和“席”(座位、場所)組成,字面指講學或演講的座位或場合。
- 核心定義
原指高僧、儒師講經講學的席位,後引申為對師長、學者的尊稱,也可代指講學的職位或學術權威。
二、曆史與用法演變
- 古代文獻中的用例
- 南朝梁代沉約《為齊竟陵王發講疏》提到“置講席於上邸”,指設置講學場所。
- 唐代戴叔倫詩句“近聞離講席”描述學者離開講學崗位。
- 制度關聯
與“經筵”制度相關,指帝王研讀經史的禦前講席,後發展為系統的學術活動形式。
三、現代應用
- 學術頭銜
現代語境中,“講席”可用于尊稱學者或特設職位,例如“中國科學院愛因斯坦講席教授”。
- 同義詞擴展
亦作“講座”,如“講座教授”即源于此概念。
四、相關文化内涵
- 象征意義:講席不僅是物理空間,更代表知識傳播的權威性和儀式感。
- 社會功能:古代通過講席傳承經典,現代則用于學術交流與榮譽授予。
總結來看,“講席”一詞融合了空間、職位、尊稱三重内涵,貫穿古今,體現了中華文化對教育與學術的重視。
網絡擴展解釋二
講席的意思
講席指的是講話或演講的位置或地點,也可以指代講話的機會或權力。
拆分部首和筆畫
講席的拆分部首是言(yán)和巾(jīn),筆畫總數為14畫。
來源
《講席》一詞源自于《釋文解字》。在古代,“講”表示說話、宣講,“席”表示座位、地方。合在一起就表示“宣講之地”。
繁體
《講席》的繁體字為「講席」。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字形與現代略有變化,以「講」為例,它的繁體寫法是「講」,字形上的差别可見于部分部首的組合和筆畫的書寫方式。
例句
1. 他站在講席上,為大家講解了最新的研究成果。
2. 教授們争相搶占講席,希望能夠分享自己的學術觀點。
組詞
組詞:講台、講壇、演講、發言、聽衆、講解。
近義詞
近義詞:講台、講壇、演講台、演講壇、主席台。
反義詞
反義詞:聽衆席、座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