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僧尼在鈴、铎之類響器的伴奏之下誦經。 章炳麟 《建立宗教論》:“而拙者震於功德莊嚴,怳忽如聞鈴網之聲,如見曼陀羅華之色。”
鈴網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佛教術語,其釋義可從以下兩個權威角度闡釋:
指佛教寺院殿閣檐角懸挂的鈴铛群,風吹時發出清響,兼具警示與莊嚴道場的作用。
來源: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第11冊,第1283頁
羅竹風主編. 漢語大詞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11.
比喻佛法的廣布與警示衆生覺悟,如"鈴铎"般震動心弦。
來源: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編)"鈴铎"條釋:"鈴網震響,警覺群迷。"
《景德傳燈錄》卷三:"鈴網鳴時,法音遍徹。"
古典文獻中常見以"鈴網"喻指寺院或佛法,如:
"夜半鈴網鳴,松風帶梵音"(明·高啟詩)
來源:
《高青丘集》卷八,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注:因古籍文獻無穩定數字鍊接,暫标注紙質權威出版物信息)
“鈴網”一詞存在兩種不同釋義,需結合語境區分理解:
一、宗教儀式釋義(主流用法) 指佛教或道教儀式中,僧尼在鈴、铎等響器伴奏下誦經的場景。該釋義最早見于章炳麟《建立宗教論》的文獻記載,現代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也收錄了這一用法,常用于描述宗教活動的莊嚴氛圍。例如:“鈴網之聲與曼陀羅華之色共同構成宗教儀式中的感官體驗。”
二、成語陷阱釋義(較少見) 部分詞典(如查字典2023年版)将其解釋為成語,比喻利用詭計設置陷阱欺騙他人以謀私利。但該用法未在其他權威宗教或語言學資料中廣泛出現,可能屬于特定語境下的引申義。
建議在具體文本中根據上下文判斷詞義:宗教文獻中多指誦經儀式,而文學比喻場景可能傾向陷阱含義。若需學術引用,推薦以滬江詞典的宗教釋義為準。
保治别具慧眼補完殘阙昌化斥斥癡烏龜疇偶從行锉子獨生惡衣粗食防空壕放仗飛沉氛埃傅君浮現高闬跟屁精購買趹蹄號群晎晎江離疆索經國大業荊雞計日程功濟勝資絶陰隽言妙語狂水寬簡枯落裂冠毀冕領結鄰私鸾冕魯肅麻糖泥融覺醲醅貔貍籤筩青琴輕笑秦侯瓜裘弊金盡三達尊上根大器沈愁螫蜂收文四面碰壁痰宮劈曆洮盥外教惡紫奪朱詳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