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魯肅的意思、魯肅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魯肅的解釋

[Lu Su] 字子敬,孫權的重要謀士和将領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魯肅(172年-217年),字子敬,是中國東漢末年著名的軍事戰略家與外交家。根據《漢語大詞典》解釋,“魯”為姓氏,源自周代魯國公族;“肅”本義為恭敬、嚴正,《說文解字》載“肅,持事振敬也”,與其為人嚴謹、忠誠的品性相契合。

在曆史文獻中,魯肅被定義為孫權集團的核心謀臣。《三國志》記載其“少有壯節,好為奇計”,曾向孫權提出“榻上策”,奠定東吳據江東、觀天下之變的戰略基礎。建安十三年(208年),他力主聯合劉備抗曹,促成赤壁之戰的勝利,這一外交策略被《資治通鑒》評價為“定鼎三分之業”。

《中國曆史大辭典》特别強調魯肅的軍事才能,指出他首創“借荊州”策略,既緩解劉備集團的生存危機,又為東吳赢得戰略緩沖地帶。其屯兵陸口的軍事部署,構建起長江防線的關鍵節點。在文化語境中,“魯肅”一詞常與“忠厚長者”相聯繫,宋代《太平禦覽》引《吳書》稱其“雖在軍陣,手不釋卷”,體現儒将風範。

語言學層面,“魯肅赴會”已成為漢語固定表達,特指在危機時刻秉持信義、孤身擔當的行為模式。該典故源自《三國演義》第五十四回“魯子敬力排衆議”,展現其在外交場合的膽識與智慧。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魯肅”的詞義解釋如下:

一、基本信息

魯肅(172年-217年),字子敬,東漢末年臨淮郡東城縣(今安徽省定遠縣)人,三國時期東吳的重要戰略家、外交家和軍事将領。他早年以“富而好施”聞名,後成為孫權核心幕僚,官至奮武校尉、橫江将軍。

二、曆史貢獻

  1. 戰略眼光
    在赤壁之戰前,力主“聯劉抗曹”,促成孫劉聯盟,為周瑜擊敗曹操奠定基礎,直接影響了三國鼎立格局的形成。
  2. 外交能力
    曾多次出使荊州,與劉備、諸葛亮協商合作事宜,展現出卓越的外交手腕。
  3. 軍事規劃
    提出“榻上策”,建議孫權立足江東、奪取荊州,逐步統一長江流域,成為東吳長期發展戰略的藍圖。

三、性格特點

四、文學形象

《三國演義》中,魯肅常以“調和周瑜與諸葛亮矛盾”的配角出現,但曆史評價普遍認為其戰略價值被小說弱化。現代研究更強調他是東吳政權早期發展的核心推動者。

如需進一步了解其具體事迹(如借荊州事件),可參考權威曆史文獻或《三國志》相關記載。

别人正在浏覽...

按勞分配案屯白道繃拽本居避三舍嶓岷彩旦彩畫裁削殘帙儳亂超導打掠膽幹等身著作典書豆祭耳菜放解峯岠俸滿鈎鉻鬼燐國網還炮函問火上弄冬淩滬書驚惑來不及浪遊匳體鱗差靈沼籠駕灤州影羅雀掘鼠摹調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逆光派撥丕風洽客窮塗曲谕瑟瑟枕沙鍋甚而至于屍素飾缯叔母鼠尾帳私自訟訴違心之論無依無靠小目枭棋寫韻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