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絶陰的意思、絶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絶陰的解釋

陰氣竭盡。陰陽家稱農曆四月戊辰日為絕陰之日百事不宜。見《協紀辨方書.義例二》

詳細解釋

陰氣竭盡。陰陽家稱農曆四月戊辰日為絕陰之日,百事不宜。見《協紀辨方書·義例二》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絶陰(jué yīn)是古漢語中的複合詞,需從構詞與典籍用例綜合解析其内涵:

一、字義分解

  1. 絶(jué)

    • 本義為“斷絕”,《說文解字》釋作“斷絲也”,引申為“盡”“窮盡”㈠。
    • 在中醫語境中表“衰竭”或“完全消失”,如《素問》言“經氣乃絶”。
  2. 陰(yīn)

    • 原指“背日之地”,《說文》稱“闇也”,後衍化為哲學概念,與“陽”相對,指寒、靜、内斂等屬性㈡。
    • 醫學中代指人體陰液、陰經或寒邪。

二、合成詞釋義

絶陰在典籍中有三重核心含義:

  1. 中醫病理概念

    • 指陰氣衰竭的危重狀态。《黃帝内經·素問》載:“三陰絶者,三日死”,指太陰、少陰、厥陰三經之氣枯竭,預後兇險㈢。
    • 現代中醫學釋為“陰液耗竭”,症見高熱、汗出如油、脈微細等㈣。
  2. 哲學與自然現象

    • 表“陰氣至極”,如《淮南子》雲:“北方,陰也……其地曰絶陰”,指極北寒寂之地㈤。
    • 與“絶陽”(陽氣竭盡)構成對立範疇,喻事物消亡階段。
  3. 文字學異體

    • “絶”為“絕”的異體字,見《康熙字典》“絶”字注:“俗作絕”㈥。故“絶陰”同“絕陰”,但古籍多保留原字形。

參考來源

㈠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影印本)

㈡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㈢ 《黃帝内經·素問》(人民衛生出版社校注本)

㈣ 《中醫大辭典》(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㈤ 劉安《淮南子·天文訓》(中華書局點校本)

㈥ 《康熙字典》(同文書局影印本)

網絡擴展解釋

“絶陰”是一個傳統陰陽學說中的術語,具體解釋如下:

  1. 基本含義
    拼音為jué yīn,指陰氣竭盡、消散的狀态。這一概念體現了陰陽家對自然能量消長的觀察,強調陰陽交替的規律性。

  2. 特定曆法中的日期
    在傳統曆法中,陰陽家将農曆四月戊辰日定為“絕陰之日”。例如,2024年的絕陰日為農曆四月戊辰日(具體公曆日期需結合幹支計算)。這類日期被認為“百事不宜”,需避免重要活動,反映了古人對自然力量的敬畏。

  3. 出處與背景
    此說法源自《協紀辨方書·義例二》,該書是清代編纂的擇吉經典,彙總了曆代陰陽五行學說,常用于指導婚嫁、祭祀等事宜的吉日選擇。

  4. 注意點
    需注意,網頁信息權威性标注為“低”,建議進一步查閱《協紀辨方書》原文或權威曆史文獻以确認細節。現代應用中,這類傳統說法多作為文化參考,實際意義已淡化。

别人正在浏覽...

謗誣暴殒輕生表面活性劑不戲扯直搐動出鑪銀啜汁大拜大莫與京憚色道學先生大誰地鼈風裘符檄關節痛詭變瑰瑰賴賴貴茂龜逆刿心鉥目寒照喝阻黃面兒靧面假開睑裂濟河焚舟雞尖進退中繩決戰藍田玉牢藉連株禮服履祚梅花句榠查秣蹇末資澎澎憑城平仲匹豎企崇清臞權疑絇履任便三輪車三揖時義睡卧擡高踢蹋炜如烏雞骛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