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藏冰之室。《漢書·惠帝紀》:“秋七月乙亥, 未央宮 淩室災。” 顔師古 注:“淩室,藏冰之室也。”《三輔黃圖·右長樂宮》:“淩室,在 未央宮 ,藏冰之所也。”《宋書·禮志二》:“ 孝武帝 大明 六年五月,詔立淩室藏冰。”
“淩室”是中國古代用于儲藏冰塊的專用場所,其含義及背景可概括如下:
“淩室”指古代宮廷或官府中藏冰的建築設施,主要用于低溫保存冰塊。該詞由“淩”(指冰塊)和“室”(房屋)組合而成,字面含義為“儲冰之屋”。
部分現代詞典提及“淩室”有“侵犯他人居所”的引申義(如),但此解釋未見于權威古籍,可能為詞義演化或誤用,需謹慎采信。
《淩室》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懸挂在室内”的意思,常指書畫作品。
《淩室》的拆分部首是“立”字旁,拆分筆畫為10畫。
《淩室》一詞起源于古代漢字,是由“立”和“室”兩個字組合而成的。其意指書畫作品懸挂在室内的狀态。
《淩室》的繁體寫法為「陵室」。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關于《淩室》,古代人們實際上使用的是類似于繁體寫法的「陵室」來表示此詞。
1. 他的作品被淩室于客廳,為整個空間增添了藝術氣息。
2. 那位畫家的幾幅草書作品被淩室于書房,給書房帶來了獨特的韻味。
組詞:淩室畫、淩室書、淩室挂畫
近義詞:懸挂、陳列、展示
反義詞:藏匿、隱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