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高宗 麟德 二年頒行的曆書。《舊唐書·曆志一》:“ 高宗 時,太史奏舊曆加時寖差,宜有改定。乃詔 李淳風 造《麟德曆》。” 明 謝肇淛 《五雜俎·天部二》:“ 李淳風 最精占候,其造《麟德曆》,自謂應 洛下閎 後八百年之語,似極精且密矣,然至 開元 二年,僅四十年,而緯晷漸差,不亦近兒戲乎?” 範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一章第五節:“ 唐高宗 時, 李淳風 依據《皇極曆》造《麟德曆》,被推為古代名曆之一。”
麟德曆是唐代李淳風編撰的一部重要曆法,于唐高宗麟德二年(665年)頒行,具有以下核心信息:
麟德曆是唐代官方曆法,由天文學家李淳風在隋代《皇極曆》基礎上改進而成,廢止了傳統19年7閏的“閏周定閏”規則,簡化了曆法計算。
技術革新
定朔法的完善
雖繼承隋代定朔法,但為避免連續四個大月現象,首創“進朔遷就”調整法,兼顧實用性與天文規律。
局限性
未考慮歲差(地球自轉軸周期性擺動),導緻開元年間出現緯晷偏差,後被《太衍曆》取代。
需注意,部分詞典(如)誤将“麟德曆”解釋為“品德高尚”的成語,此說法缺乏曆史依據,實際專指唐代曆法。
《麟德曆》是一種用于推算節氣和吉兇的曆法。它源于中國古代,并在曆史長河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的主要用途是農事和氣象觀測,以及預測吉兇吉日。在古代,人們根據《麟德曆》來選擇種植農作物的時間、祭祀的日期和舉辦盛大典禮的日子。
《麟德曆》一詞由兩個部分組成:麟(音lín)和德(音dé)。麟的部首是魚,共有10畫;德的部首是彳,共有9畫。
《麟德曆》最早出現在中國漢代。據史書記載,麟德是漢代著名的曆法學家和天文學家張衡所創立的一種曆法體系。
在繁體字中,麟德曆的寫法仍然保留着原來的形式,沒有太大的變化。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麟德曆的字形可能有所不同。然而,總體上來說,字形的變化并不大。古代的字體形狀可能更加簡潔和方正。
1. 《麟德曆》作為一種祖先留傳下來的古老曆法,見證了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傳承。
2. 據《麟德曆》預測,今年的秋季将會有一個豐收的農作物季節。
3. 在古代,人們重視《麟德曆》對吉兇日子和節氣的預測,以确保各項活動的順利進行。
- 麟文: 指具有麟紋的文物或文字藝術。
- 德行: 指做人要有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行為。
- 曆史: 指過去的事件和事物的發展演變過程。
- 曆法: 指用于計算天文時間和記錄曆史事件的方法和體系。
- 日曆: 指用于記錄日期的表格或冊子。
- 蔔筮: 指用蔔辭和神神靈來預言吉兇和決策。
- 神秘: 指難以理解或解釋的事物,與《麟德曆》的規律和科學性相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