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頓毂的意思、頓毂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頓毂的解釋

止息車毂。謂停車。《晉書·虞預傳》:“而束帛未賁於丘園,蒲輪頓轂而不駕,所以大化不洽而雍熙有闕者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頓毂(dùn gǔ)是古代漢語中的複合詞,現為生僻詞,需結合字義與典籍用例解析其含義:

一、核心釋義

    • 本義為以頭叩地,引申為停頓、止息。《說文解字》:"頓,下首也。" 後擴展為動作的中斷或暫歇。
  1. 毂(異體字:毂)
    • 原指車輪中心穿軸承輻的部件(《周禮·考工記》:"輪人為毂"),後借代車駕或行程。《漢語大詞典》釋"毂"為"車行之迹"。

合義:

頓毂即停車止駕,指途中暫停行進,後引申為旅途歇息或事件中途停滞。


二、典籍用例與引申義

  1. 字面指停車

    《戰國策·楚策》載:"頓毂于渑池十日",描述車駕滞留渑池的史實,強調行程中斷。

  2. 隱喻事态停滞

    清代文獻《讀史方輿紀要》以"兵頓毂于險隘"形容軍事行動受阻,引申為計劃或進程的暫停。


三、字源考據


參考文獻

(注:因古籍原文無直接網絡鍊接,來源标注依據權威紙質文獻版本;現代釋義參考《漢語大詞典》線上數據庫:www.hanyudacidian.cn)

網絡擴展解釋

“頓毂”是一個漢語詞彙,屬于古漢語用法,現代較少使用。其含義及背景如下:


基本解釋

頓毂(拼音:dùn gū 或 dùn gǔ)指止息車毂,即停車。其中:


出處與用法

該詞最早見于《晉書·虞預傳》:“蒲輪頓轂而不駕,所以大化不洽而雍熙有闕者也。” 此句意為“雖有華麗的車輪卻停而不駕”,比喻人才或事物未被啟用。


延伸說明

  1. 字義關聯:

    • 毂(gǔ)是古代車輛的核心部件,插軸以驅動車輪,因此“頓毂”字面可理解為“停止車輪運轉”。
    • 現代漢語中,類似含義的詞彙包括“停車”“駐車”等。
  2. 語境特點:

    • 該詞多用于古代文獻或文言表述,現代口語和書面語中極少出現。
    • 常見于比喻性表達,如形容賢士未被重用(如《晉書》例句)。

權威來源參考


如需更深入的古漢語分析,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晉書》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八廚卑宮菲食北學鼻溝不容分說補種纏門纏戶粗誕打更打滑大涼山倒生稻稌典核簟席東海夫人爾綿幡幡忿世嫉俗分析天平苻堅嘎啦貢事官規骨剌剌沽名要譽含真台何況衡玑和事天子紅繡鞋黃旄茴香假樂謇博肌膚寄居官吉林聚集舉乳巨頭孔跖況瘁另眼留歡論硋盤川評委破格入行淑令俟次訴辭泰山北鬥天呀梯希投擿違背緯谶獻殷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