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毂的意思、頓毂的詳細解釋
頓毂的解釋
止息車毂。謂停車。《晉書·虞預傳》:“而束帛未賁於丘園,蒲輪頓轂而不駕,所以大化不洽而雍熙有闕者也。”
詞語分解
- 頓的解釋 頓 (頓) ù 很短時間的停止:停頓。頓宕。抑揚頓挫。 忽然,立刻,一下子:頓然。頓即。頓悟。茅塞頓開。 叩,跺:頓首再拜。 處理,設置:安頓。整頓。 疲乏:困頓。勞頓。 書法上指運筆用力向下而暫不移
- 毂的解釋 毂 (轂) ǔ 車輪中心,有洞可以插軸的部分,借指車輪或車:毂下(辇毂之下,借指京城)。毂擊肩摩(形容車馬行人衆多,來往十分擁擠)。 筆畫數:; 部首:殳;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頓毂”是一個漢語詞彙,屬于古漢語用法,現代較少使用。其含義及背景如下:
基本解釋
頓毂(拼音:dùn gū 或 dùn gǔ)指止息車毂,即停車。其中:
- 頓:意為“停止、止息”;
- 毂:指車輪中心的圓木部件,代指車輪或車輛。
出處與用法
該詞最早見于《晉書·虞預傳》:“蒲輪頓轂而不駕,所以大化不洽而雍熙有闕者也。” 此句意為“雖有華麗的車輪卻停而不駕”,比喻人才或事物未被啟用。
延伸說明
-
字義關聯:
- 毂(gǔ)是古代車輛的核心部件,插軸以驅動車輪,因此“頓毂”字面可理解為“停止車輪運轉”。
- 現代漢語中,類似含義的詞彙包括“停車”“駐車”等。
-
語境特點:
- 該詞多用于古代文獻或文言表述,現代口語和書面語中極少出現。
- 常見于比喻性表達,如形容賢士未被重用(如《晉書》例句)。
權威來源參考
- 滬江線上詞典(高權威性)、漢典(高權威性)均收錄此詞,釋義一緻。
- 其他來源(如、6)補充了古籍用例和字義分解。
如需更深入的古漢語分析,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晉書》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頓毂》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車輛在行駛過程中突然停頓”。
拆分部首和筆畫:《頓毂》的拆分部首是“車”,拆分後可以分為“車”和“毛”兩個部分,筆畫數分别為七畫和五畫。
來源:《頓毂》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文獻中。在古代,馬車在行駛中可能會因為路況等原因突然停頓,這個事件被形象地描述為“頓毂”。
繁體:《頓毂》的繁體字為「頓轂」。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有所不同。《頓毂》在古代的寫法可以參考如下:「頓母」。
例句:車在行駛的過程中突然遇到了道路斷裂,發生頓毂的情況。
組詞:頓毂瞬間、頓毂停頓、頓毂不前。
近義詞:停頓、突然停止。
反義詞:順暢、連續前進。
希望這些信息能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