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催糧的意思、催糧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催糧的解釋

催繳錢糧。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錢穀·佥糧裡》:“故催糧排裡,必老成殷實、小心畏法者,方可當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催糧是漢語中具有曆史語義特征的複合詞,由動詞"催"與名詞"糧"構成。根據《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3)對構詞語素的解釋:"催"指促使行動加快,"糧"特指田賦征收的糧食實物。該詞在明清文獻中多指官府通過行政手段催促百姓完成稅糧繳納的強制性行為,《明史·食貨志》記載的"州縣催科,專差糧長"即印證了這一行政制度。

從社會語言學角度分析,"催糧"在現代漢語中已演變為隱喻性表達,常用于描述對既定任務的督促執行。《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收錄該詞在晉語區的使用案例,指代上級對工作進度的催促行為。需要注意的是,該詞的古代行政含義在《中國曆史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中被歸類為"賦役制度"詞系,與"漕運""折色"等術語構成完整的稅賦語義場。

網絡擴展解釋

“催糧”是一個曆史性詞彙,主要含義為催促繳納錢糧(即賦稅),常見于古代文獻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催糧”指官府或相關機構催促百姓繳納糧食稅賦。其中“糧”不僅指實物糧食,也包含以糧食折算的賦稅款項。例如清代《福惠全書》提到,催糧需由“老成殷實、小心畏法者”負責,側面反映其重要性。

  2. 詞源與結構

    • 催:意為催促、促使行動,如“催繳”“催生”。
    • 糧:指糧食或農業稅,如“公糧”“錢糧”。
      組合後特指對賦稅征收的行政催促行為。
  3. 曆史背景
    在清代及更早的農業社會中,錢糧是政府主要財政收入,催糧成為基層治理的重要環節。執行者(如“糧裡”)需具備可靠品質,以避免貪污或執行不力。

  4. 相關詞彙擴展

    • 錢糧:賦稅的總稱,包含貨币與實物稅。
    • 完糧:指完成賦稅繳納。
    • 糧裡:古代基層負責征稅的職務名稱。
  5. 現代使用情況
    隨着賦稅制度變革,“催糧”一詞已較少使用,多見于曆史文獻或文學作品中,用于描述古代社會運作。如需了解更多細節,可參考《福惠全書》等清代政書。

别人正在浏覽...

迸逸扁桃體炎冰川運動不間不界齒年次聲武器摧伏擔荷得理貂蟬動火遁叛法香鳳縷鋒氣負重含汙刮鏽谷馬砺兵瞽言妄舉紅案紅彤彤環寸慧悟家傳戶誦撿察講錢奸汙腱炎嘉頌劫風祲沴饑驅叩門趷落寬順愧惶老夥伴連軋機蛎蚝離曠旅店眉棱謎面排水量旁迕裒取青孱清浄寂滅羣慝羣玉三不時射影含沙時世妝睡語态度徒官晩寒巫蠱武将五津先大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