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糧的意思、催糧的詳細解釋
催糧的解釋
催繳錢糧。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錢穀·佥糧裡》:“故催糧排裡,必老成殷實、小心畏法者,方可當之。”
詞語分解
- 催的解釋 催 ī 使趕快行動:催促。催辦。催讨。 使事物的産生、發展變化加快:催化。催生。催眠。催奶。催肥。 筆畫數:; 部首:亻; 筆順編號:
- 糧的解釋 糧 (糧) á 可吃的谷類、豆類等:糧食。糧倉。糧荒。彈盡糧絕。 作為農業稅的糧食:公糧。錢糧。 筆畫數:; 部首:米;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催糧”是一個曆史性詞彙,主要含義為催促繳納錢糧(即賦稅),常見于古代文獻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
基本含義
“催糧”指官府或相關機構催促百姓繳納糧食稅賦。其中“糧”不僅指實物糧食,也包含以糧食折算的賦稅款項。例如清代《福惠全書》提到,催糧需由“老成殷實、小心畏法者”負責,側面反映其重要性。
-
詞源與結構
- 催:意為催促、促使行動,如“催繳”“催生”。
- 糧:指糧食或農業稅,如“公糧”“錢糧”。
組合後特指對賦稅征收的行政催促行為。
-
曆史背景
在清代及更早的農業社會中,錢糧是政府主要財政收入,催糧成為基層治理的重要環節。執行者(如“糧裡”)需具備可靠品質,以避免貪污或執行不力。
-
相關詞彙擴展
- 錢糧:賦稅的總稱,包含貨币與實物稅。
- 完糧:指完成賦稅繳納。
- 糧裡:古代基層負責征稅的職務名稱。
-
現代使用情況
隨着賦稅制度變革,“催糧”一詞已較少使用,多見于曆史文獻或文學作品中,用于描述古代社會運作。如需了解更多細節,可參考《福惠全書》等清代政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催糧》這個詞的意思是督促或催告人們及時上交糧食或其他生活物資。
拆分部首:催(部首是人), 糧(部首是米)
筆畫:催 - 9畫, 糧 - 15畫
來源:《催糧》這個詞的來源與古代農業有關,是指官方或地方政府督促人們按時交納糧食的行為。
繁體字:催糧
古時候漢字寫法:催糧
例句:政府采取了措施催糧,以确保人民的糧食供應充足。
組詞:催促、糧食、催告、督促
近義詞:催繳、征糧
反義詞:供糧、發糧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